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_中文字幕一区不卡 _久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性色超碰

中共中央宣傳部委托新華通訊社主辦

報效祖國 建功西部|高原上的“放牛班”——記甘肅夏河牦牛科技小院團隊

2025-08-29 15:41
來源:新華社

草山連著草山,滿眼的青綠起伏延綿到天際,與艷陽和白云相接。牧歌悠悠,騎著摩托和馬匹的牧民趕著牦牛而來,后面跟著幾個不一樣的“外鄉人”。

頭戴草帽,身穿灰色工裝,拿著鞭子熟練地趕著牛群,他們是大學里來的老師和學生,也是附近牧民最熟悉的“放牛班”——甘肅夏河牦牛科技小院的主人。

這個牦牛科技小院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阿納村。科研團隊由掛靠在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的甘肅省家畜胚胎工程技術創新中心近10位研究生導師及40余名博士、碩士研究生組成,他們來自全國各地,39歲的甘肅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教授潘陽陽是這里的負責人。

潘陽陽正在檢查牦牛狀況(2025年7月攝)。(受訪者供圖)

“我們在這里和牧民同吃同住,努力把論文‘寫’在草原上。”潘陽陽說。

牦牛產業是青藏高原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但如何培育出更高產的牛一直是困擾牧區的問題。

潘陽陽介紹,自2013年開始,科研團隊就在當地開展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雜交育種等多項技術服務。科研團隊通過“娟姍牛人工授精改良甘南牦牛”項目培育出雜交娟犏牛。相較于普通牦牛,這種牛產奶量提高10倍,產肉量提高2倍,繁殖效率從3年2胎提高到1年1胎,有助于減畜不減產。

如今,他們已與12家當地的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開展合作,項目技術輻射到四川、青海等省份,每年可供給娟犏牛1萬余頭,毛收入超2億元。

百姓增收,大地增綠。“放牛班”的科技創新成果,既惠及了當地群眾,也改善了當地的草畜平衡。這些都離不開扎根雪域高原的“外鄉人”的努力。

潘陽陽來自陜西,多年前,初上高原的他不僅要克服高寒缺氧、語言不通等困難,還要適應牧區的飲食習慣。

“剛來吃不慣這里的牛羊肉,現在覺得草原上吃肉最有味道。”潘陽陽說。

“放牛班”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時,主動幫助周邊群眾排憂解難,給牲畜看病、幫忙接生牛犢、推廣舍飼養殖和冬季育肥……空閑時,他們還會為牧民的孩子輔導作業。

團隊成員王立斌是一位副教授,也是附近牧民最信任的獸醫之一。為了給牦牛看病和接生,他不知被牦牛頂過、踢過多少次。他說:“科研的最終目的就是服務群眾,造福百姓。”

王立斌(右四)在和團隊成員進行科研工作。(2025年7月攝)(受訪者供圖)

草原深處,驚險不斷。王立斌清楚記得遇見野狼的夜晚,也認得出草原上的烈馬和脾氣大的牦牛。

每年6至9月是團隊最忙的時候,會利用暑期常駐夏河,開展科研工作。其他時間,他們也會利用周末來到草原開展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團隊成員平均每年在蘭州至夏河之間往返近40趟。

12年的寒來暑往,團隊成員逐漸贏得了牧民的信任和愛戴,現在他們每次來之前,牧民都會提前幫他們把房子收拾好,掃榻以待。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27歲的邱山桐是團隊里的年輕一代,在城市長大的他看來,草原與城市同在一片藍天下,只要能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出價值,哪里都是揮灑青春熱血的舞臺。

邱山桐(右二)正在檢查牦牛狀況。(2024年7月攝)(受訪者供圖)

記者從甘肅省委組織部了解到,近年來,甘肅堅持人才培養和引進并重,緊盯一線需求,著力構建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人才隊伍。2020年以來,甘肅省屬重點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4637人,累計建成院士專家工作站19個、協同創新基地58個,引進45位院士、27位專家及其團隊,設立博士后“兩站一基地”123個,現有在站博士后733位。

“放牛班”目前的研究目標是將AI技術應用到牦牛養殖中,實現對牦牛生長狀況的實時監測與分析。潘陽陽說,草原青青,“放牛班”會趕著那健壯的新品種牦牛越走越遠。

責任編輯:王亞冉

熱門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源市| 鄯善县| 阳新县| 女性| 沧州市| 尚义县| 玉林市| 宜州市| 仪陇县| 谢通门县| 民权县| 南郑县| 安龙县| 常宁市| 丰镇市| 大邑县| 开鲁县| 商城县| 怀仁县| 敖汉旗| 奉新县| 满城县| 秭归县| 香港| 东宁县| 余干县| 吉木萨尔县| 丰原市| 四平市| 秀山| 阿克| 土默特右旗| 安泽县| 普兰店市| 平和县| 汝州市| 南木林县| 清丰县| 万年县| 卫辉市| 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