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劉家偉報道 時值盛夏,萬物競長,遼陽經濟恰如拔節向上的作物,展現勃勃生機。上半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8%,增速列全省第四,創“十四五”以來最好位次;規上工業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進出口總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高于全省。
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來之不易。年初以來,在內外部環境復雜嚴峻、長短期多重困難疊加等情況下,遼陽全市上下承壓前行,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在攻堅克難中逆勢而為,在穩住經濟增長基本盤基礎上,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產業蝶變升級向新向好,奮力沖刺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破千億目標。
“穩”字壓艙。遼陽圍繞培育壯大經營主體,以超常規舉措,全力穩住經濟增長基本盤。遼陽市縣黨政正職、企業專班和7個督導組深入一線,圍繞323戶規上工業企業、61戶規上營利性服務業企業等開展精準服務。全市規上工業行業增長面超過50%,規上服務業營收同比增長13.1%。“精準滴灌”中小企業,經營主體同比增長11.2%,增幅列全省首位。
“新”字引領。遼陽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不動搖,以加快建設5個重點產業集群為牽動,深入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6%,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3.4個百分點。梯度培育創新企業,新增雛鷹、瞪羚企業8家,研發經費增長34%。投資向實向新,制造業投資增長47.8%,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4.2%,石化機械3D打印等項目建成投產,新動能加速積聚。
“活”字發力。遼陽聚焦加力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深入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等重點,激發消費新活力。全市舉辦促消費活動200余場,汽車消費增長39%,佟二堡獲評首批中國消費名品區域品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列全省第一。采取20項硬舉措推動文體旅融合發展,發布精品線路20條,旅游人數和收入分別增長3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