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創新
不僅需要時代的賦能
更需要師者的匠心
9月10日,在宜昌市第41個教師節慶祝大會上,猇亭區與五峰縣通過“云端課堂”的實時連線,向全市展示了數字賦能教育均衡的創新實踐。兩地師生跨越百里山川,同上一堂好課,為全市教師們獻上節日祝福,生動演繹了教育數字化改革的“宜昌樣本”。
“Let's say hello to our friends from Sanping Primary School!”隨著實驗小學興善校區周薇和五峰土家族自治縣三坪小學田海燕老師的引導,大屏幕呈現出兩地師生的課堂。本次課堂通過數字教室硬軟件配合,采取AI數字人、任意問答、同屏書寫、異地課堂活動PK等方式,改變了傳統“雙師課堂”主從班教師定位固化的狀態,兩地師生隔屏互動、思維碰撞,呈現了生動課堂的數字實踐。
去年以來,猇亭區在市教育部門的指導下,積極踐行數字教育理念,以技術手段助力區域優質均衡,探索實行異地同一課表、跨區域常態共享、優質時時聯通、交互融合成長,推動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按照“配置完全一致、角色隨時互換”的原則,對雙屏觸控一體機、互動錄播主機、自動追蹤攝像系統、無感擴聲系統、視頻顯示邏輯模板等進行多輪調試、調整,盡量接近學生現場聽課的狀態,形成了我區數字生動課堂的《教育裝備指南》。一期投入230萬元,建設了22間“數字”常態化教室。
去年末,猇亭區在全省“(C025)數字賦能提升工程(領導力)”項目培訓班上,推介工作經驗及做法。今年,區實驗小學教聯體的《一張課程表撬動農村數字“生動課堂”變革》案例入選湖北省教育廳主編的《數字化時代的荊楚教育改革:湖北教育數字化典型案例》;5月,2025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湖北武漢盛大開幕,作為12家基礎教育成果展代表之一,區實驗小學教聯體以該案例為主題,向全球展示了湖北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創新路徑。
“今天,我能和遠在五峰的同學們一起上課,我感覺特別興奮。我們互相學習、互相競爭,這樣的課堂太有意思了!”興善校區的學生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