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王帥 通訊員 張磊 孫歡歡 濰坊報道
在齊魯大地中心點,有個面積僅110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足60萬的小縣城——昌樂。這個濰坊市轄下的縣城雖不起眼,卻在平穩運行的經濟發展圖譜中,時時迸現出閃光點,讓人為之側目:培育上市、掛牌企業7家,4家企業產品全球市場份額第一,16家企業產品全國市場占有率前三;省創新型中小企業、省級以上專精特新、制造業單項冠軍等優質企業密度遠超同類縣城;近兩年謀劃10億元以上大項目6個;近年累計供應工業項目建設用地近5000畝;項目從立項到開工平均時間縮短至2個月以內;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和民間投資占比連續位居全市前列……昌樂縣正以一種超乎其體量的經濟活力吸引著各方目光。這片讓企業安心“扎根”、放心“生長”的沃土,究竟隱藏著怎樣的高質量發展密碼?

上市企業的搖籃:打造多層次資本市場生態
上市企業數量是觀察一個區域經濟活力和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昌樂縣在這方面表現突出,形成了主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布局。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上市企業并非偶然產生的孤立案例,而是昌樂精心培育的必然結果。
成立于2000年的濰坊精華粉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民營企業。公司主要從事粉體工程技術研發和粉體工程設備制造。
在當地政府積極扶持和大力培育下,企業持續創新,厚積薄發,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省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省瞪羚企業、省隱形冠軍企業、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連續6次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6月30日,濰坊精華粉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公開轉讓說明書,公司正式申請掛牌新三板。作為昌樂縣企業上市“紅名單”上的頭號種子企業,昌樂縣通過創新構建全方位服務支持體系,當好企業上市“助理”。
“我們計劃于2027年在北交所上市?!睘H坊精華粉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勇表示,籌備期間,昌樂縣黨委政府給予了關鍵性支持和幫助。
“協調各部門特事特辦,采用材料后補的辦法,以最快速度為企業辦理基礎賬戶更名和兩次工商變更,確保企業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股改?!辈龢房h財政局六級職員于慶告訴記者,今年2月底協調11個部門,僅用10個工作日,為企業開具全部合規證明,加快了企業掛牌進程。

“昌樂縣政府多次協調北交所到我公司指導工作,為我們爭取中央獎補資金400萬元,背后有這樣的支持,我們一定能夠按計劃上市,把企業做大做強?!眳斡滦判臐M滿。
企業上市蹄疾步穩、效果顯著的背后,是昌樂縣創建梯次培育和名單動態管理的精準服務模式。從早期篩選具有潛力的中小企業納入資源庫,到中期提供專業指導和服務團隊,再到后期協調解決上市過程中的各類問題,昌樂構建了一套完整的上市企業培育機制。
“我們從全縣規上企業中篩選出財務指標較好的企業,分為三級梯隊,形成了‘一條龍’服務鏈條。”昌樂縣財政局六級職員于慶介紹,一級梯隊為上市種子企業,實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限時辦結;二級梯隊為上市后備企業,審批事項設立“綠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務;三級梯隊為上市儲備企業,建立常態化金企對接機制,個性化提供顧問服務和輔導工作。目前,儲備擬上市企業20家,均進行梯隊培育。
英軒實業等企業的上市之路也同樣印刻著昌樂政府服務的痕跡。早在2022年初,山東英軒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啟動在新三板的掛牌工作,但在掛牌過程中,卻因一張罰單,掛牌工作一度停滯不前?!翱h里知道情況后,召集相關部門、券商多次論證,幫助我們協調上級有關部門成功開具合理證明71個。”英軒實業總經理李儉表示,正是黨委政府有力推動,企業順利向全國股轉公司遞交了掛牌申請材料,在新三板成功掛牌。
如今,昌樂縣已有陽光紙業、山東礦機、元利科技、日科化學、宏力型鋼5家上市企業,以及國創節能、英軒實業2家新三板掛牌企業。可以說,上市公司已成為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產業集群的沃土:上市一家企業帶動一個產業
企業通過上市獲得資本市場支持,紛紛引進新技術推動傳統產品優化升級,開拓新賽道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這與當地注重打造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展模式,圍繞龍頭企業構建產業生態圈,使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形成“上市一家企業、帶動一個產業”良性循環的思路不謀而合。
世紀陽光紙業便是其中的一個典型代表。2007年上市的鐘聲在香港響起,登陸資本市場后,世紀陽光縱向整合造紙—印刷—包裝產業鏈形成閉環,橫向將涂布白面??堊龀蓢壹壷圃鞓I單項冠軍產品,全球市場占有率29%,全國市場占有率55%。全縣近60家造紙包裝企業以世紀陽光為龍頭,延伸產品線,打通原料通道,拓寬市場渠道,形成“一枝獨秀、滿園春色”的共生局面。該產業營業收入占全縣工業營收比重近20%,世紀陽光憑一己之力,貢獻了全縣超1/6的工業產值。
再如,夢金園黃金珠寶集團于2024年11月29日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共計融資5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4.7億元)。企業負責人表示,融資金額的50%將用于升級昌樂縣內黃金珠寶首飾智能制造中心生產設施,增強生產能力,34%將用于擴大和加強銷售網絡,16%將投入信息科技及數字平臺建設。
而在西非幾內亞共和國凱魯阿內省的西芒杜鐵礦項目施工現場,一支來自山東濰坊昌樂的施工隊正努力克服雨季施工不利因素,全力推進項目進度。

2023年底,山東礦機集團中標“西芒杜鐵礦項目帶式輸送機系統設備采購項目(標段一)”,總合同額達5億元。共承建13條總長8.8公里的皮帶輸送機系統安裝及9座轉運站,能高效解決當地鐵礦石長距離運輸問題。
一萬公里外的昌樂轄區,總投資21億元,占地648畝的山東礦機華能智能輸送高端成套裝備及運維配套產業基地項目已進入工程主體驗收階段,預計10月份即可交付使用,年可實現產值33億元。
如果說智能輸送高端成套裝備的成功“出?!保w現的是一家老牌機械制造實業的技術底蘊,那么企業正在推進的數據化JSA(工作前安全分析)項目,則代表了布局未來的遠見與魄力。
數據化JSA(工作前安全分析)項目,是由礦機集團與清華大學軟件研究院/北京工業大數據創新中心行業專家葉志宏團隊合作研發生產智能安全頭盔。頭盔雖小,卻是政、企、科研院所深化合作的結果。
在當地政府主導推動下,研發團隊獲得該縣數據化安全管控模式的數據共享權,為研發智能安全頭盔夯實了基礎。經相關部門統籌協調,與日科化學、元利化學等多家企業聯合設計相關應用情景,促智能安全頭盔率先在化工、?;穫}儲、電氣焊等領域投入使用。
昌樂這種“上市一家企業、帶動一個產業”的良性循環生態效應不斷吸引著上下游產業鏈相關企業向本地集聚,進一步強化了產業集群優勢。

“專精特新”的高地:聚焦細分創新驅動塑優勢
昌樂有良好的工業基礎,擁有41個工業大類中的25個,規上工業企業372家,孕育了4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產業體系。在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和“瞪羚”企業方面,昌樂縣同樣展現出了非凡的洞察力和執行力。當地政府清醒地認識到,中小企業雖“小”卻不“弱”,只要找準賽道、深耕技術,就能成為行業領域的“隱形冠軍”。
專注于食品包裝用硅油紙生產的山東潤佳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已經做到了細分行業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是山東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捌髽I在昌樂扎根發展,是來對地方了,這里地方好、人更好,營商環境沒得說?!闭劶皠摌I史,企業負責人馬玲直言,“政府的服務真正做到了‘無事不擾又無處不在’”。
昌樂建立了一套科學的“專精特新”“瞪羚”企業發現和梯度培育體系。通過大數據分析、行業調研和專家評審,精準識別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強化“部門—屬地—企業”三級聯動,然后根據企業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支持。對于技術驅動型企業,昌樂提供實驗室共享和產學研對接服務;對于市場開拓型企業則組織參展觀展、提供市場信息支持和品牌建設指導。

山東佳誠數碼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發展歷程頗具代表性。這家專業從事數碼打印介質新材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企業,在初創階段面臨技術瓶頸和資金壓力。昌樂縣政府不僅幫助其對接高校科研資源,還通過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方式解決資金難題。如今,該公司已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1項,其中發明專利23項。生產的功能型涂層白坯布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40%,位居國內第一、全球前三,成為全球知名的數碼打印材料供應商,產品遠銷歐美市場。
精心培育之下,昌樂縣的中小企業呈現出“小而美”、“小而強”的特征,在細分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力和話語權。目前,該縣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9家,省創新型中小企業129家,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79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家,省瞪羚企業12家,省級以上單項冠軍企業14家……越來越多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競相釋放發展活力。這些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成為昌樂經濟韌性和活力的重要來源。

項目落地的溫床:土地+服務吸引企業的高效方程式
工業用地出讓數量和項目落地速度,直接反映了一個地區的投資熱力和行政效率,昌樂在這兩方面的表現亦可圈可點。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昌樂縣已完成工業項目建設用地供應29宗830畝,同比增長61%;已組織30個項目購買省級統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388畝,盤活帶動642畝項目用地開展用地報批。近年累計實施的611個重點項目,已有464個竣工投產,形成產值245.1億元。
如此醒目的數據背后,是昌樂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分級分類精準施策的“瓜熟蒂落”。通過“前置”服務,壓減、并聯審批環節,落實全流程一次性告知,實現可并聯程序一次性辦好,大大減少了土地審批時間,降低企業生產和時間成本。昌樂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成員李本玉表示,不僅滿足龍海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濰坊萬盛源重工等產業項目用地需求,還通過異地購買指標政策,為后續項目用地報批打下堅實基礎。
在區位優勢并不突出的條件下,昌樂何以能夠形成強大的“引力場”,吸引眾多優質企業入駐并快速發展?答案藏在“墻內事經理做、墻外事政府辦”這種黨委政府與企業互動的新型關系模型中,藏在那種“優無止境”的服務理念里。

“日辦結”“一次辦結”項目審批機制的創新是昌樂的一大亮點。今年以來,該縣創新打造工程建設項目“五線聯辦”審批模式,厘清項目建設涉及的土地出讓、部門審批、市政服務、中介服務、企業自備“五線手續”的 33 個主要辦理事項,將其深度融合、并聯推進、全程督辦,真正實現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不動產權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圖審合格書、施工許可證等“全證同發”,按下了政務審批“快進鍵”:審批時限平均壓減65%以上,審批環節合并76%以上。
山東匯鋒新材料項目負責人對此深有體會:“我們去年在昌樂投資的新項目,從簽約到開工僅用了58天,這在我們集團全國各地的投資項目中是最快的。昌樂政府組織的代辦團隊幫我們協調解決了所有審批問題,我們只需集中精力做好廠區規劃和設備訂購工作。”
昌樂建立了項目落地全程跟蹤機制,每個重點項目都有專職聯絡員,定期走訪企業,收集并解決問題。這種“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服務理念,讓企業能夠心無旁騖地專注于經營和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昌樂還組建了專業代辦隊伍,為投資者提供從項目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全流程代辦服務,真正實現了“企業只需跑一次,其余事情政府辦”。
縱觀昌樂在企業培育、產業集聚方面的實踐,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系統優化營商環境的必然結果。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昌樂的經驗表明,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僅意味著優惠的政策和低廉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構建一種基于互信、高效、法治的新型政商關系。

去年2月,在昌樂縣企業家表彰大會上,黨委政府公開向全縣企業作出“四項承諾”:樹立一種理念,堅持“墻內事經理做、墻外事政府辦”,真正把企業的事當成自家的事;堅持一個原則,對企業的訴求,只要不違法違規違紀,都要不講條件、集全縣之力解決;信守一項承諾,有事辦好、無事不擾,讓企業安心發展、專心經營;守牢一條紅線,全面構建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嚴禁“吃拿卡要”,營造風清氣正的發展環境。
持續推動的自我革命,讓政府“服務者”的底色更加鮮明。通過建立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度,進一步明確政府與市場的邊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位浙江來昌考察的企業家評價道:“在昌樂投資最放心的是這里法治環境好,政府講誠信,政策連續性強。”
昌樂縣積極開展“我為企業找訂單”行動,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模式推動供需精準對接。目前,已組織企業參與活動20余場,實現交易額52.1億元,全年力爭市內交易額突破70億元。
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也是昌樂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內容。該縣用好“四張清單”,通過企業家座談會、“遍訪企業”、等活動,建立暢通的政企溝通渠道,既做到了“親”商安商,又保持了“清”的邊界,形成了健康和諧的政商互動模式。
不僅如此,該縣還大張旗鼓表彰對昌樂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家,讓企業家不光有“面子”,更有“里子”,持續激發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創造性。

這種全方位的營商環境優化,使昌樂形成了強大的口碑效應。企業家的口口相傳,成為昌樂最好的招商廣告,不斷吸引著更多優質企業前來投資興業,形成了“以商招商”的良性循環。
對此,薛冰深有體會,正是老家的營商環境不斷優化,讓他有機會回家鄉發展。山東洛奇體育用品公司負責人薛冰一直在北京經營英騎裝備、馬房用品等高端馬術用具,一次回鄉考察,讓他堅定了返鄉創業的決心?!拔野l現昌樂不僅生產成本低,配套設施全,政府服務很好,很有競爭力。”很快,投資7000萬元建設的體育用品公司落戶于昌樂縣英軒·濰坊智造城工業園區。
在昌樂,像這樣基礎設施完善,可直接承載項目建設的主陣地共7個。每個園區均配備了由縣級領導包靠的招商專班,負責項目招引及落地。去年以來,園區專班推動落戶項目17個,協調解決園區項目手續辦理、水管網接入、用電、污水排放等問題18件,7個重點園區已累計入駐項目43個。

昌樂的發展實踐證明,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在于體量大小,而在于能否創造真正有吸引力的營商環境。昌樂通過系統優化政府服務、培育創新生態、提升行政效能,成功實現了經濟高質量發展。在這里,我們看到了政府與市場關系的理想圖景,看到了中小企業成長的最佳土壤,看到了中國縣域經濟基礎的活力與韌性。
這個曾經不為人知的小縣城,正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新時代中國縣域經濟發展的生動實踐。昌樂的經驗或許正是更多地區值得借鑒的發展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