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客戶端合肥9月19日電(詹燕南)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更是城市競爭力的核心體現。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基地,安徽淮南擁有門類齊全、鏈條完整的現代制造業體系,正以創新為筆、以綠色為底,推動制造業從“制造”向“智造”躍升,從“規模擴張”向“質效雙升”轉變,走出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路。
集群崛起:構建產業發展“新格局”

安徽芯視佳半導體顯示科技有限公司KI工廠。新華社客戶端發(張越攝)
在淮南高新區,安徽芯視佳公司的車間里,機械臂正在有序揮動;依托淮南煤化工園區優勢,新成立的安徽江淮綠色船舶科學研究院,按下淮河航運“綠色未來”啟動鍵;鳳臺經開區,光伏、新型儲能產業領域、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異軍突起,一大批新興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
“我們計劃新上50萬臺套扁線油冷電機項目,下半年產品即將下線。”位于鳳臺經開區的安徽坤泰車輛動力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企業正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集群,預計2025年產值突破12億元。
壽縣新能源汽車輕量化及動力零部件產業集群、大通區現代裝備智造產業集群先后獲批省級特色產業集群,7個縣區納入全省產業集群布局規劃。今年7月,成功獲批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淮南市現代煤機及應急裝備智造產業集群,已涌現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3家。
產業集群成為淮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淮南7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424.8億元,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實現產值51億元、同比增長28%。集群化發展模式,不僅提升了產業競爭力,也為淮南制造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的支撐。

在建的淮南高新區新能源汽車及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新華社客戶端發(張越攝)
創新引擎:點燃高質量發展“助推器”
唐興裝備T10系列頂管掘進機獲評省首批重點產業鏈標志性產品,平安開誠獲得2025年制造業“揭榜掛帥”項目支持,特碼斯派克工業技術(安徽)有限公司生產的換繩機器人在礦區及大型基建項目中已實現規模化應用。
在唐興科技、文峰光電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示范帶動下,祿弘新材料、賽力威機電、新同力智能、三意電力等7家企業榮膺2025新增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榜單。
制造業競爭,早已進入“創新賽道”。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劉莊煤礦作為第一批國家智能化示范煤礦,積極探索5G規模化應用,建成5G+智能掘進作業、5G+智能無人巡檢等系統,形成了標準化的智能化礦山保障體系,井下交通周轉率提高20%,有效提升安全生產效率。
加速推進5G技術在新能源汽車、新能源等7大新興產業的全域布局。通過夯實網絡基礎、優化發展環境、促進行業應用“三管齊下”,依托省級平臺打造可復制的“5G+”示范場景。今年以來,淮南共有13家企業進入工信部5G工廠名錄公示,數量居全省第一。
數字化轉型的“淮南路徑”日益清晰。
在打造工業精品矩陣的同時,淮南積極暢通創新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加快推動制造業企業創新活動、創新機構、創新成果全覆蓋工作開展,構建“研發-概念驗證-中試-產品-場景應用”全鏈條創新體系。
環境再造: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
“壽縣新橋國際產業園獲悉公司有投資意向后,派出專班第一時間與公司對接,列出任務清單,辦理手續最多只跑一次。”安徽利來負責人李紅對淮南市的營商環境贊不絕口。

淮南市政務服務大廳為企服務專區,窗口工作人員熱心為企服務。新華社客戶端發(陳彬攝)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今年以來,淮南市已成功舉辦市級制造業政銀企對接會10場,為企有效融資金額4000萬元;舉辦企業家大講堂9期,參會企業750余人次;舉辦產銷對接會6場,參會企業共150戶,初步達成合作意向金額約6000萬元。
淮南創新推出《惠企政策白皮書》,全面梳理收集企業培育、科技人才等六大類政策;實施規上工業企業政策落地咨詢服務全覆蓋,以“用戶思維”的服務理念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