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黑龍江省總工會舉辦的“牢記回信囑托 鍛造產業鐵軍”2025年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活動啟動儀式在東輕舉行。省、市總工會領導,新華網、人民網、央廣網、工人日報、中工網等18家媒體齊聚東輕,共同參觀了東輕產業工人改革成果。
“近年來,東輕不斷深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緊緊圍繞實現‘百億東輕、百年東輕’目標,以‘四個強化’為主攻方向,全力鍛造‘有信念、有技能、有擔當’的新時代產業工人隊伍。”在啟動儀式致辭中,東輕黨委書記、董事長張榮旺說到。

制度“破墻”
“東輕總結提煉歷年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經驗亮點,建立起‘聚焦一個目標、健全兩套制度、貫通三條通道、強化四輪驅動、優化五個載體、實施六維評價’的‘123456’產改工作體系。”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東輕首席技術賈春成向媒體介紹說。
近年來,東輕加快推進全系統全級次覆蓋的“頂層設計”,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各自為戰”舊有生態進行深度整合,實現了東輕產改領域各項工作載體加快了從“單程灌輸式”到“聯動體驗式”的升級轉化,讓職工群眾能夠從廣泛的具體實踐中不斷豐富技能磨煉本領,切實煥發出大家奮進向上的干事創業熱情。
東輕貫通發展通道,設立技能人才“八級”職業晉升通道,實施“五級師”評聘,“別小瞧了這個首席技師,他的薪酬是和公司領導副職薪酬同級標準的”,張榮旺對媒體說。東輕積極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實行“雙合同”“雙績效”管控,形成了崗位有標準、晉升有臺階、政治有影響、地位有提高的產業工人隊伍發展新格局。
東輕推進思想政治“六必談五必訪”機制精準滴灌加強職工服務精細化,把職工的“急難愁盼”放在心上,職工收入與企業效益同步增長,近5年來,實現營業收入年均增長12%,員工收入年均增長8%,同時做好困難職工幫扶與福利慰問,打造“潤心工程”,讓每一位東輕人都能共享東輕的發展成果,切實感受到“家”的溫暖。

創新“破題”
“當前,各在研項目正在按計劃推進,破解該項‘卡脖子’難題指日可待。”今年3月,全國兩會結束后,全國人大代表、東輕技術質量中心主任工程師謝延翠從北京回到哈爾濱的第一時間,就返回科研一線,查看項目進度、向謝延翠勞模創新工作室的成員宣講全國兩會精神。
近年來,東輕深化“勞模/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工人先鋒號”創建,以全國、省市勞模,龍江工匠、東輕工匠為引領,組建技術攻關團隊,在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上持續發力,讓勞模工匠精神在生產一線扎根結果。
然而,創新從不是少數人的事兒。東輕積極發動廣大員工完善小缺陷、改造小部件、制作小工具,縱深拓展群眾創新平臺體量,持續構建促進產業工人崗位建功的良好生態。“以前提建議得寫紙質材料,現在‘智慧工會’上點一點就能提交,上個月我的建議還得獎了呢!”東輕板帶廠邱明鑫說。2025年上半年,東輕“五小”建議線上征集306項,數量和質量提升率雙超20%。
東輕著眼于打造企業發展“主力軍”,尤其鼓勵青年員工開拓思路方法、擔當攻關任務,連續開展七屆青年創新創意活動,形成了一大批專利和成果轉化。小項目的“以少聚多、以弱積強”,讓青年人才為一線生產創造了更多價值。

技能“破圈”
“嗡——”東輕技能比武現場,擠壓機聲里透著緊張。東輕特材技工王增平盯著操作臺屏幕,手指飛快調整參數。“第一次參加比武,我緊張的連工具都拿不穩。現在跟著‘工匠講堂’的師傅學,跟著‘智慧工會’線上平臺練,底氣可足了!”東輕統籌熔鑄、軋制等9個主要工種,搭建了勞動和技能競賽、智慧工會培訓教育等兩大平臺,推動今年1-8月份窄口工序產能同比提升18.5%,高級工以上技能人才占比達40%。
東輕實施東輕大講堂、工匠講堂聯動,校企合作、政企校聯盟互補,“六大計劃”交替發力等新舉措。開班“引領、卓越、明星、拔尖、強基、工匠”等六大培育15期,培訓骨干491名。五年來,組織培訓技能人員1066期,覆蓋5.2萬人次,投入職工教育經費511萬元,爭取職業技能提升補貼280萬元,將“產改”的實際能效充分滲透至生產經營最前線。

從制度暖人心到創新接地氣,從技能強底氣到發展聚人氣,東輕的產改不是寫在紙上的條文,是每個工人臉上的笑容,是車間里轉動的設備,是東輕改革發展的不竭源泉,是為推動龍江發展振興貢獻的蓬勃力量。(張雪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