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京9月22日電(張本甫)9月20日,江蘇如東舉辦了一場具有標志性的產業與科技融合活動。賽迪工業和信息化賦能中心(南通)、中國藥科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南通中心雙雙揭牌,超威(中澤能)儲能系統集成、電芯及便攜式儲能Pack、新型顯示光學材料和錦恒現代物流園等4個重大產業項目簽約落地。
這不僅是一場招商引資與產學研合作的集中展示,背后折射的是中國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索,是地方政府對新質生產力戰略的積極回應,也是長三角產業鏈與創新鏈加速重構的縮影。

國家平臺落戶,為如東發展注入戰略動能
在此次活動中,最引人關注的是賽迪工業和信息化賦能中心(南通)的揭牌。作為工信部直屬的產業智庫,賽迪顧問長期服務于國家產業發展戰略,其入駐如東意味著國家級產業咨詢與資源整合力量將在這里發揮作用。
“賦能中心不是終點,而是起點?!辟惖项檰柟煞萦邢薰究偛弥矸絼僭诮邮懿稍L時表示。該中心不僅是如東經開區對接國家產業政策的平臺,也將成為推動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的重要抓手。賽迪將通過產業賽道研究、資源導入、品牌建設、成果轉化等全方位服務,為如東的產業升級提供智力支持。
中國藥科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南通中心的成立,則進一步凸顯了如東在生命健康產業上的發展雄心。該中心由中國藥科大學與如東經開區合作共建,將在“技術交易、成果推介、中試開發、人員培訓、臨床對接”等方面展開合作。中心的設立,將推動科研成果更快轉化為生產力,促進醫藥產業鏈的全鏈條提升。
如東縣委常委、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蔡東說:“‘國字號’智庫、‘最強大腦’加持,推動科創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產業新面孔加盟,為產業向新躍升注入強勁動力?!?/p>
這一表態,道出了此次活動的意義所在:通過國家平臺和高校資源的引入,如東經開區在科技創新與產業融合的賽道上,正加速邁出堅實步伐。

重大項目簽約,催生新興產業集群效應
除了平臺揭牌,當天的另一個重點是4個重大項目簽約,投資總額達46億元,涵蓋儲能、新材料、物流等多個產業方向。
首個簽約的項目是超威(中澤能)儲能系統集成制造與綜合能源服務基地。該項目總投資10億元,將新建先進儲能集成智能制造生產線,全面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應稅銷售30億元以上。作為全球第二大電池制造企業,超威與合作方選擇落戶如東,看重的是當地豐富的清潔能源資源和優越的區位條件。
江蘇國馳智儲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吳平在簽約現場表示:“如東是一個非常好的土壤。這里的風電資源豐富,港口條件優越,加上高效的營商環境,讓我們堅定了項目落地的信心。”他還提到,儲能產業與如東的新能源優勢高度契合,未來有望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
緊隨其后的是電芯和便攜式儲能Pack項目,總投資20億元,規劃建設電芯及便攜式儲能Pack生產基地,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25億元以上。該項目將進一步補齊儲能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推動如東在新能源領域形成更強的競爭力。
新型顯示光學材料項目總投資10億元,將建設偏光片等光學薄膜材料的生產基地,達產后預計年銷售20億元以上,綜合納稅超1億元。這一項目將填補如東在新型顯示材料領域的空白,拓展高端制造新賽道。
最后簽約的錦恒現代物流園項目,總投資6億元,建設內容包括大宗物流倉儲、供應鏈物流中心、郵政快遞分撥樞紐、電商云倉與產業平臺,達產后年稅收可達1000萬元,并將帶動約800個就業崗位。該項目的落地,將為如東經開區的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物流支撐。
這些項目各有側重,但共同特點是契合國家戰略方向,符合如東產業發展的重點需求。它們不僅帶來直接的投資和產出,更重要的是通過產業鏈協同,推動如東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等產業集群。

科創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構筑新質生產力高地
從宏觀的層面看,這些動作的背后,是如東積極探索“科創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具體實踐。
江蘇作為制造業大省、經濟強省,近年來持續推動“四鏈融合”——即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的有機結合,以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如東的探索正是這一戰略的生動體現。賽迪賦能中心提供頂層設計與產業智庫支持;藥科大轉移中心強化科研成果與產業需求的對接;重大項目則通過資金和市場力量加速落地。這些要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科技、產業、資本、人才的有機聯動,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提供了現實樣本。
這種模式,將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引向產業鏈前端,再通過市場轉化形成規?;?,真正實現了從創新到生產力的閉環。這也意味著,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戰略部署,正在縣域層面得到有力驗證。

融入長三角協同發展,放大區位與資源優勢
長三角是全國創新資源最密集、產業鏈最完善的區域之一。作為江蘇沿海的重要縣域,如東緊鄰上海,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如東在承接上海創新資源、聯動蘇南產業基礎的同時,依托自身豐富的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資源和港口條件,逐漸成為長三角產業協同的新支點。
儲能、新材料、現代物流等領域的突破,使如東不僅增強了自身的產業基礎,也為長三角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提供了支撐。在這一過程中,如東通過發揮自身優勢,放大了區域資源配置效率,實現了地方與區域的雙向賦能。
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陳五霞介紹:“今年以來,我們全力推進國家級園區創建,全力拼招商、拼項目、拼服務,在建的55個產業項目快速推進,部分產線相繼投產。下一步將繼續全力跑好后半程,讓每一位客商放心投資,讓每一個項目盡快達產見效?!?/p>
這種務實的工作作風,正是如東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