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聞記者 盧家民 韋佳喜 新鄉臺 段玉龍 通訊員 賀洪強 原陽融媒

金秋時節,新鄉市原陽縣16萬畝水稻一片金黃。稻田里,當地群眾敲起鑼鼓慶豐收,各村村黨支部書記也化身“鄉村超模”,踏著歡快的節奏登上舞臺。



“稻田養蟹,一箭雙雕。”“冬吃蘿卜夏吃姜,一年四季喝藕湯。”“健康又美味,出門必須備。”國慶節前,在新鄉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的萬畝稻田里,12位村黨支部書記拿出看家本領,賣力推介各自的特色農產品。他們有的身披以水稻為元素創意制作的服飾,有的手捧雙孢菇、蓮藕、辣椒、葡萄等本村特產,有的手抓撲騰的大鵝,還有的提著活蹦亂跳的螃蟹和黃河魚。村支書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推介語,隨著音樂節奏輪番亮相,為現場觀眾和游客帶來了一場充滿鄉土氣息與創意活力的特色時裝秀。

原陽縣太平鎮堵莊村黨支部書記陳秀芬向記者介紹:“剛才我在舞臺上穿的這一套衣服,代表了俺原陽太平鎮大米的形象,匠心耕種,品質保證,粒粒飽滿,一粒大米,一桌好飯。”
“通過這個走秀,群眾反響也比較好。我想把我們村雙孢菇推薦出來,讓更多的群眾嘗到我們村的雙孢菇。”原陽縣太平鎮磨張村黨支部書記張付友說。




位于黃河北岸的原陽縣是水稻種植大縣,擁有優質水稻種植面積16萬畝,曾先后榮獲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稱號。近年來,當地在穩定水稻生產的同時,積極推廣稻蟹共養模式,并依托稻田景觀資源,大力發展生態旅游與研學旅游,走出了一條集農業生產、生態保護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黨支部書記趙俊海告訴記者:“光種水稻的情況下,一畝地也就是2000多塊錢,如果加上螃蟹和水稻,水稻能賣個好價錢,螃蟹也賣個好價錢,一畝地小一萬錢,一到收獲的季節,都非常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