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是金秋,五谷飄香樂豐收。2025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全國主場活動在山東煙臺招遠市金嶺鎮大戶陳家村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曬特產、展民俗,載歌載舞,共慶豐收。
膠東福境,山海交響。煙臺招遠,以“中國金都”聞名。金嶺鎮已成為山東省“四區三帶多點”鄉村振興格局中“膠東率先發展區”的重要節點,恰似一顆鑲嵌在膠東半島上的綠意明珠,承土地之厚,秉人文之韻,走出了一條資源與生態協同發展的新路。

規模種植 讓根基越來越牢
走進大戶陳家村,一幅現代化的鄉村勝景映入眼簾。
山上,翠色接云。陽光玫瑰嘉果盈枝,富士蘋果壓彎枝頭。游客們采摘后,可入住山頂特色民宿、體驗林間過山車,極目遠眺,滿山蒼翠,愜意舒暢。
山下,加工正忙。自動化生產線有序運轉,經清洗、破碎、低溫慢釀,葡萄便化作醇香葡萄酒。蘋果則被烘成軟糯甘甜的果脯,暢銷海外內市場。
這背后,是大戶陳家村深化農村改革、激活要素資源的生動實踐。大戶陳家村通過前期設立的招遠市大戶莊園農林專業合作社,建設標準化農業園區,推動智慧農業轉型。
轉型之初,合作社也曾受到資金短缺問題掣肘。“因為手里沒資金,導致項目差點被擱置。”合作社財務負責人馮堯坦言。
農業銀行山東招遠支行針對合作社面臨的“融資難、擔保難、缺啟動資金”等突出問題,推出“強村貸”產品,讓集體經濟組織便捷獲貸。“300萬元‘強村貸’真是解了燃眉之急,設備進來了,地也整好了,這不僅是資金,更是信心和底氣。”馮堯激動地說。
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涌向大戶陳家村,助力合作社從“單打獨斗”走向“抱團共贏”。2020年底,大戶陳家村聯合周邊村子的12家合作社成立聯合社,建成近萬畝現代農業園區,幫助2600余名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品牌提效 致富路越走越寬
金嶺小米,以其卓越品質贏得了口碑。“我們這里的小米,粒兒圓、色澤亮,熬出來的粥又香又稠。”說起自己種的小米,姜通杰滿臉自豪。他既是種植戶,也做產銷收購生意,今年前來洽談的客戶絡繹不絕。近期,他從農業銀行申請到20萬元“惠農e貸”,用于擴大小米收購規模,為豐收季的產銷銜接備足“糧草”。
與馬步魚加工商劉漢濤聊起來,他同樣感慨良多。這里的馬步魚源自黃渤海,得益于適宜的光照和干燥的空氣,曬出的魚干味道鮮美、品質上乘。隨著小鎮名氣越來越大,魚干價格也持續上漲。劉漢濤打算增加進魚量,卻因抵押物不足犯了難。農業銀行金嶺支行主動對接,為他快速發放200萬元“金穗農擔貸”,并引入農擔公司提供保證擔保,解決了客戶擔保難的問題。
煙臺雙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正讓“龍口粉絲招遠造”的老話煥發新意。作為A股唯一的粉絲上市企業,該公司不斷延伸豆類精深加工產業鏈,研發的新技術入選山東省重大科技成果項目庫,改性淀粉、豌豆蛋白等多種產品暢銷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這背后同樣離不開農業銀行的金融賦能。
“農行為我們提供了國內信用證、銀企直連、國內自營福費廷等全方位金融產品,有力地支持了公司設備更新、技術研發與產品出口。”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銀企攜手,為傳統粉絲工藝貼上了“科技、綠色、國際”的新標簽。
今年以來,農業銀行山東分行已累計為金嶺鎮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貸支持1.93億元,重點聚焦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為農業品牌化發展和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
今年以來,全國“村BA”北部賽區籃球賽等重要比賽接連落戶金嶺鎮,“賽事+”衍生出多元需求。“大戶莊園”“金嶺小米”等產品借勢出圈,實現“體育搭臺、經濟唱戲”的雙贏效應,當地旅游服務業也跟著實現了提質升級。
辦賽事、興旅游,離不開資金和管理的支撐。2022年,農業銀行為金嶺鎮搭建“三資”管理平臺,為文旅項目資金提供監管保障,確保資金用得清楚、花得實在。
農業銀行以“金穗”豐饒鄉土,助力金嶺鎮做大產業、美化家園,讓“金”字招牌在綠水青山間更加閃亮。(郇長亮 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