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陜西洋縣,天空不時掠過被譽為“東方寶石”的朱鹮身影。這片與朱鹮和諧共生的土地,在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與地理標志產品“洋縣黑米”的滋養下,正煥發著鄉村振興的嶄新活力。
洋縣全景圖
9月30日至10月8日,由洋縣雙亞周大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主辦的為期9天的“周大黑鄉村大舞臺有貨你就來”系列主題活動在洋縣綠色循環(有機)產業園區圓滿落幕,以“幸福大集”為載體,為城鄉流通與消費提振注入強勁動力。
作為陜西洋縣探索鄉村振興創新路徑的生動實踐,本次活動以“集市經濟+文化展演+電商助農”為核心,構建起線下場景激活、線上渠道拓展、文化精神賦能、產業長效聯動的多維融合模式,為縣域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幸福大集”激活基層消費“一池春水”
雙節期間,洋縣遭遇持續陰雨天氣,戶外消費受到影響。然而,在洋縣雙亞集團門口的“幸福大集”現場,卻呈現出一派熱鬧景象:攤販的吆喝聲、孩童的歡笑聲、往來人群的腳步聲交織在一起,食物的香氣彌漫在空氣中,溫暖的氛圍沖淡了陰雨帶來的沉悶。
幸福大集現場
“以前下雨天不想出門,這次聽說這里有交流會,不僅能避雨,還能買到全國各地的特產,特意帶著家人來逛逛。”家住洋縣洋州街道的王女士說。據了解,此次“幸福大集”匯聚全國140余家商戶,商品涵蓋美食、特色手工藝品、地方特產、日用百貨等,琳瑯滿目,勾勒出鮮活的民生圖景。
數據顯示,雙節期間,“幸福大集”每天流動人數約1.5萬人,累計吸引超10萬人次參與消費,直接帶動周邊餐飲、零售等關聯業態銷售額顯著提升。
“我們創新‘政府搭臺、企業助力、商戶受益、群眾得惠’的模式,就是要打破天氣等客觀條件限制,把分散的消費需求和供給集中起來,讓基層經濟活起來。”洋縣經濟貿易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模式不僅為群眾提供了便捷實惠的消費選擇,也為中小商戶開辟了銷售渠道,成為縣域激活基層消費的典型范例。
“鄉村舞臺”奏響精神振興“和諧曲”
“太陽出來照山坡,洋縣黑米滿田坡……”9月30日晚,洋縣“周大黑鄉村大舞臺”上,農民歌手李治國用質樸的唱腔唱出了家鄉的豐收喜悅,臺下觀眾掌聲雷動。這場晚會不僅有陸家班演員、陜南歌手彭光琴等專業藝人登臺獻藝,更有不少土生土長的洋縣農民走上舞臺,他們或帶著農具余溫,或剛放下田間活計,用歌聲與舞姿傳遞生活的歡喜與期盼。

農民模特隊在鄉村大舞臺上表演
“以前總覺得唱歌跳舞是城里人的事,這次能在這么大的舞臺上表演,還得到大家的認可,特別開心。”洋縣的高嚴女士是第一次登臺,她表演的新疆舞《家鄉美》贏得了滿堂彩。據了解,此次“鄉村大舞臺”共舉辦兩場晚會,同時還設置了農民才藝展示環節,讓農民從“觀眾”變成“主角”,在藝術實踐中提升自信心與綜合素質。
更令人欣喜的是,“鄉村大舞臺”還成為鄉村消費的“助推器”。觀演人流帶動周邊小賣部、農產品攤位熱鬧起來,民眾在欣賞演出的同時,主動為家鄉特產買單。“看完晚會,買了兩斤洋縣黑米和一箱石榴,都是咱本地的好東西,吃著放心。”從外地回來過節的洋縣游子趙先生說,熟悉的方言唱腔與家鄉風味,讓他重拾了“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洋縣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鄉村大舞臺”打破了“文化下鄉”的單向輸送模式,實現了“專業演出+群眾參與+消費聯動”的深度融合,既豐富了基層精神文化生活,又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文化動力,是文化振興與經濟發展協同推進的生動實踐。
“場景直播”打開農產品銷售“新賽道”
“家人們看過來,這是咱洋縣的有機黑米,產自朱鹮保護區周邊,營養豐富,現在下單還有優惠……”在“周大黑鄉村大舞臺”活動現場,主播拿著洋縣黑米,對著手機鏡頭熱情介紹,身后鄉村大舞臺的演出片段、集市的煙火氣同步呈現在直播間,吸引了大量網友關注。

周大黑直播現場截圖
不同于傳統的“貨架式直播”,洋縣此次創新采用“場景化直播+地域特色”模式,將“鄉村大舞臺”的文化氛圍、洋縣的風土人情作為直播間的“背景板”,讓農產品承載起地域文化與品質承諾。
“通過這種方式,網友不僅能看到產品,還能了解產品背后的故事,購買意愿更強了。”周大黑直播間負責人介紹,作為新開播賬號,此次直播表現亮眼:單場十秒售罄200單,國慶假期總銷售額達100萬元,累計成交近11000余單,單場直播抖音平臺糧油調味榜榜首。
“以前咱的黑米主要在本地銷售,現在通過直播,賣到了全國各地,銷路一下子打開了。”洋縣黑米種植戶王樹安說,直播不僅讓農產品賣得更遠,還提升了洋縣黑米的品牌知名度。據統計,此次直播中,省外用戶訂單大幅增加,標志著洋縣農產品市場半徑進一步擴大。
“場景化直播”打破了“電商助農”的同質化困境,證明地域文化是農產品差異化競爭的核心優勢。未來,洋縣將繼續優化這種模式,為更多農產品打通“數字銷路”。
“政企協同”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
“洋縣是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洋縣黑米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我們舉辦此次活動,就是要整合資源,構建‘企業—鎮—村—農戶’多方共贏的格局。”洋縣雙亞周大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周亞剛說,作為縣域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該公司三十多年來深耕農產業,研發近百種以洋縣黑米為原料的系列食品,累計帶動600余戶貧困戶脫貧、4000余戶農戶增收。
此次活動中,洋縣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群眾參與的作用,構建起“市場開放+藝術普及+網絡賦能+線上線下聯動”的鄉村發展綜合體:政府提供政策支持與資源統籌,企業提供載體與產業支撐,商戶提供多元商品與服務,群眾既是參與者也是受益者。這種模式不僅實現了短期銷售增長,更通過品牌曝光吸引了多地客商主動聯系合作,為建立穩定產銷關系、形成助農長效機制奠定了堅實基礎。

鄉村大舞臺現場全景
這次活動是洋縣探索鄉村振興創新路徑的一個縮影,通過現代傳媒、AI技術、市場營銷等多種元素相結合,讓文化藝術走進百姓家。下一步,洋縣將繼續整合資源、優化模式,推進“消費+文化+電商”多維融合,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貢獻更多“洋縣智慧”。
(文:張溁 李剛 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