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穿傳統服飾的禮官帶領巡游隊伍整裝待發,非遺魚燈在手中流轉,悠揚的禮樂在街巷回蕩……國慶中秋假日期間,位于河東區的瑯琊古城景區內,一場場融合歷史文化與現代創意的表演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景區的核心劇目《國秀瑯琊》單日最高演出11場,成為開城以來單日排演最高場次,連續19天穩居抖音“團購帶貨·全國景點榜”周榜榜首。

近年來,河東區把準文旅產業發展脈搏,大力實施“旅游興區”發展戰略,以文旅融合為方向,以核心演藝為驅動,推動文化資源系統化轉化、旅游產品多元化供給、消費場景持續化拓展,促進了歷史文化與文旅產業雙向賦能。截至目前,今年全區共接待游客787.92萬人次,同比增長10.23%。
紅色教育體驗中心內,500余名青少年體驗山東省首個集劇本推理、角色扮演于一體的紅色教育校外課堂“淬火成鋼”,體驗烙煎餅、運軍糧、抬擔架等任務。在“沂蒙紅”思政教育綜合實踐基地,全長約85米的火線橋上,學員們在“槍林彈雨”中體驗搭建火線橋,實戰演練讓學員們深入了解華野歷史、體悟沂蒙精神。今年以來,該基地舉辦各類培訓活動247期,吸引游客2.1萬人次。

“我們通過場景植入、空間串聯、環節互動等形式,設置8大教學實踐區,靈活運用體驗式、互動式、沉浸式等教學方法,面向社會開展紅色教育、企業團建、青少年研學、思政教育等,增強教育培訓的吸引力、感染力,弘揚沂蒙精神,傳承紅色基因。”臨沂文旅集團思政教育基地負責人李玉青介紹。
河東區創新打造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在沂蒙—“華東雄師”片區,以內容創新、業態創新、運營創新為動力,探索打造沉浸體驗、互動演藝、主題消費、主客共享的紅色文旅融合場景,每年接待游客超80萬人次,實現了從“紅色講解式旅游”到“沉浸式共鳴體驗”的轉型。

近年來,依托濱河東岸旅游景區、沂河百里濱水長廊,河東區還著力做好“旅游+體育賽事+觀光體驗+歷史文化+度假康養”等融合文章,每年舉辦各類賽事活動超20場次,參與群眾16萬人次。
圍繞打造“沂蒙精神沂蒙游”旅游品牌,河東區聚焦“一城一帶一區”,通過鏈接河灣公園、瑯琊古城、華東野戰軍總部舊址暨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觀唐溫泉等11個景區景點,融合瑯琊文化、溫泉康養、休閑度假等元素,打造了“紅色沂蒙、瑯琊新韻”特色旅游路線,成為拉長文旅產業鏈的重要引擎。如今,河東區正向著構建全域、全季、全業態文旅發展新格局的方向闊步邁進,書寫著文旅融合發展的“詩與遠方”。
通訊員 徐繼忠 邢仔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