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張家港保稅科技集團下屬保稅港務碼頭一片繁忙景象。印有“逸盛大化”標識的240噸精對苯二甲酸(PTA)完成裝箱,目的地為馬來西亞關丹港。這是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針對PTA凈出口特點創新設計的PTA保稅交割制度首批成果,為我國期貨市場服務出口型商品貿易開辟新路徑,對增強中國期貨市場的吸引力、凝聚力,增強大宗商品價格的國際影響力具有里程碑意義。
10月9日持有TA2510合約的境外買方從系統提出交割需求,當日賣方進行響應,以4055.75元/噸的出口型車(船)板保稅交割結算價格完成配對,并簽訂出口協議。后經交割服務機構組織,雙方陸續完成報關、驗收、交付等手續,鄭商所于10月15日生成首張保稅交割結算單。用時僅8天,實現了從需求提出到貨物發運的全流程貫通。PTA保稅交割制度填補了國內期貨市場出口型商品保稅交割的制度空白,為我國大宗商品通過期貨市場對接全球需求搭建起關鍵“制度橋梁”。
據了解,為順應國內產業變化與國際市場需求,鄭商所自2022年起組建專項工作專班,聯合河南省商務廳自貿區制度創新處、鄭州海關綜合處,多次赴華東地區深入調研,還與南京海關、金港海關、張家港海關及PTA 龍頭企業反復研討,持續推動 PTA 保稅交割制度從“進口導向”向“出口導向” 轉型,最終創新性推出出口型車(船)板交割制度。
張家港保稅區港區港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建榮介紹,該制度參考國際通用的 FOB 貿易模式,將交割流程簡化為 “買方申請—賣方響應交貨—交易所結算”三個核心階段。境外買方在交割月通過交易系統提出接貨需求,境內賣方響應后完成配對,雙方以當日車(船)板保稅交割結算價簽訂合同;隨后在指定保稅交割倉庫完成貨物交收,買方可根據需求自主選擇倉儲或直接出口;最后由鄭商所確認貨物交付狀態,并完成資金劃轉,全流程高效透明。
“這套流程徹底解決了境內商品注冊保稅倉單需要‘先有境外收貨人’,而境外客戶接貨需要‘先有倉單’的矛盾,境外客戶提出交割需求,明確境外客戶完全符合了海關監管要求,而減少倉單注冊又大幅提升交割效率。”陸建榮舉例,此次首單業務中,從買賣雙方配對到辦結報關手續僅用5天,較傳統現貨出口流程縮短近一半時間,顯著降低企業時間成本與資金占用。
首單業務參與方成為新制度的直接受益者。作為境外買方的 ITG Resources Singapore Pte Ltd,是東南亞地區重要的化工貿易企業。廈門國貿石化總經理劉德偉介紹,以往這類境外企業采購中國 PTA,需通過多層貿易商中轉,不僅成本高,貨源穩定性也難以保障;新制度落地后,境外企業可直接通過期貨市場鎖定價格與貨源,交割流程全程透明可控,大幅降低貿易風險。
境內賣方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下稱 “逸盛石化”),是國內PTA行業龍頭企業。“過去想通過期貨渠道出口 PTA,必須找保稅區內企業合作,手續繁瑣還增加貨權轉讓風險。”逸盛石化銷售中心副總經理徐際恩表示,如今只要價格合適,企業能直接響應境外買方需求,經營成本顯著降低。
在徐際恩看來,PTA 出口型車(船)板交割首單的成功落地,是我國期貨市場制度型對外開放的重要突破。它有效打通了國產 PTA 通過期貨市場對接國際需求的“制度通道”,也是我國期貨市場規則、交割體系被國際市場主體接受和運用的具體體現,對增強我國大宗商品價格影響力、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徐際恩進一步表示,這單業務的成功,充分證明期貨市場能成為連接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紐帶,助力“中國商品”通過標準化、市場化的期貨工具走向全球。“PTA出口型車(船)板保稅交割業務,能讓全球 PTA 用戶安心通過PTA期貨鎖定采購成本,還能和保稅交割賣方協商,靈活確定裝車、裝船時間和數量,幫助買方降低倉儲、運輸成本。這項業務有利于進一步提高中國聚酯芳烴產業鏈生產負荷,提升盈利能力與全球競爭力。”
在劉德偉看來,此次首單落地不只是單一業務的創新,更是我國期貨市場推進制度型開放的關鍵實踐。“PTA 出口型車船板保稅交割業務,為我國在全球已具備出口競爭力的瓶片和短纖保稅交割提供了有益參考,也為中國期貨市場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進一步對外開放,提升對全球大宗商品的國際價格影響力,邁出了堅實一步。”他稱。
鄭商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推進期貨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推動新模式的深化與復制,及時總結經驗,向短纖、瓶片等關聯期貨品種復制推廣,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與示范引領作用,為提升我國期貨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助力我國期貨市場持續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文/陳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