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森工集團森林經營總面積6.58萬平方公里,是東北亞自然生態系統主體之一,也是東北“大糧倉”的天然生態屏障。近年來,集團錨定“科技賦能生態保護”目標,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驅動生態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引擎,整合前沿技術,創新管理模式,構建起覆蓋全域、高效協同、智能精準的智慧森林防火體系,為守護廣袤的森林資源安全筑起堅不可摧的科技防線。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在于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的深度融合。龍江森工集團立足林區實際,將5G、物聯網、衛星遙感、無人機、大數據等現代技術融入森林防火全流程,打造“監測-通訊-指揮-處置”閉環體系。在前端監測環節,集團在重點林區部署630處“智慧卡口”、210處瞭望塔視頻監控點,借助高清攝像與紅外熱成像技術消除人工瞭望盲區。組建23支無人機中隊,配備366架多類型無人機及28處無人機場,實現“高低搭配、遠近結合”的空中巡查,同時依托衛星監測系統,實時捕捉林區熱點信息,構建起“空天地”三維監測網絡。

在通訊保障與指揮調度環節,龍江森工集團構建“多級備份”通訊體系,即使在極端天氣導致常規通訊中斷的情況下,也能確保指揮鏈路暢通無阻?!凹瘓F自主研發的智能指揮平臺與森林防火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可實時整合監測數據、火情信息、人員裝備調度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自動生成火情處置方案,為指揮決策提供科學支撐。”龍江森工集團森林防火部工作人員劉恩臨說。
作為集團“智慧林業”建設的先行試點,通北林業局有限公司以技術自主創新為突破口,讓科技應用在生態保護中落地見效,自主研發的“上云 SDK”系統,打破設備廠商技術壁壘,實現無人機與林業業務深度融合,不僅解決深山區域人員難以抵達的防火巡查問題,更通過航拍數據精準遏制了“擴地邊、拱地頭”現象。

在穆棱林業局有限公司防滅火指揮中心的高清數字大屏上,15座瞭望塔通過可見光攝像頭與夜間熱成像設備,實現火點智能識別、精準定位與自動回傳。此外,依托應急指揮管理系統,穆棱局公司還構建了局、場聯動巡查巡檢體系,一體化開展可燃物集中清理、防火宣傳普及、裝備維護保養與實操訓練,形成“科技預警+人工防控”的雙重保障,讓數智化手段成為防滅火工作的“得力助手”。
進入秋季森林防火期,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充分發揮超輕型衛星便攜站作用,在地面無網絡的情況下,使用衛星通信為現場快速建立通信鏈路,實時傳輸現場圖像、語音和數據,及時把現場情況反饋到后方救援指揮部,保障現場指揮調度,最大程度地提高溝通效率,將新質生產力轉化為智慧防火的“移動作戰能力”。

“超輕型衛星便攜站可以在網絡中斷情況下提供衛星鏈路,保障現場通信,是應急通信保障任務中極為重要的設備。自超輕型衛星便攜站配備以來,我們積極組織森防隊員學習掌握便攜站的操作使用流程,不斷完善各類災情條件下應急通信保障預案,扎實做好各類災害事故的應急通信保障準備工作?!绷挚诰止旧址阑鸩坎块L竇連江介紹道。
從“空天地”一體化監測網絡的全面覆蓋,到“數智化”防滅火協同體系的高效運轉,再到“實戰化”科技備戰的扎實推進,龍江森工集團在莽莽林海描繪出智慧防火的生動圖景,不斷推動森林防滅火工作邁向更高水平。
“在下步工作中,集團將持續深化科技與生態保護的融合,聚焦智慧防滅火體系的智能化、高效化、精準化升級,進一步優化智能指揮平臺算法,完善‘生態資源一張圖’功能,加強與科研院所、科技企業的合作,推動更多新技術、新裝備在森林防滅火領域的應用。”集團森林防火部部長孫立濤表示。(楊紅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