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干山下話治理,下渚湖畔探新篇。10月19日,“新時代縣域治理現代化德清實踐”研討交流會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舉行。本次活動旨在總結德清在縣域治理現代化中的創新實踐,聚焦社會治理深度融合,共同探尋縣域治理的德清經驗。省市級相關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等40余位代表參與交流,為德清縣域治理發展建言獻策。

解碼德清社會治理創新實踐
接訴即辦、未訴先辦、不訴自辦的“三辦”工作法、人大代表“碼入戶”、“民間設獎”獎百姓……如今,德清正以多元共治編織的社會韌性之網,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縣域治理創新提供了生動注腳。
這些生動實踐的背后是德清精心擘畫的社會治理藍圖。“多年來,德清堅持機制創新,探索結合實際、多措并舉的治理路徑。”德清縣委副書記、社會工作部部長、政法委書記許哲總結德清的治理“密碼”:一是立足國際化、都市化等縣域特色,構建一體統籌、多元共治的治理體系;二是創新“三辦工作法”、矛盾糾紛一站化解等機制,探索結合實際、多措并舉的治理路徑;三是用好法治固本、數字賦能、一線礪才等方法,鍛造整體提升、實戰賦能的治理隊伍。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浙江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吳結兵在報告《基層社會治理的“考”與“答”》中,以“四個轉變”精辟概括了德清實踐: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的治理方式能動性轉變;從“三治融合”向“五治協同”的治理模式系統性轉變;從依賴非制度化、分散化的運作方式,向整體性治理的治理體系根本轉變;從依靠群眾自治或領導包辦,向同步強化干部隊伍專業能力與擔當精神的治理能力轉變。
持續耕耘結出碩果。德清縣連續兩年獲評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連續四年獲評省無信訪積案縣,連續五年入選浙江大學評估的“中國社會治理百強縣區”,努力交出了一份令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探尋縣域治理“德清經驗”
“郡縣治,天下安。”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新時代縣域社會治理路在何方?會上,國內多位社會治理領域研究專家圍繞德清實踐把脈建言,總結縣域治理德清經驗,為其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更多理論支撐。
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講師、課題組老師翟文康基于德清的調研和思考表示,要堅持以市民訴求為核心的社會治理體系,做好資源有限條件下的高效能治理。“德清充分激發社會參與和民眾自治的動力,以小成本撬動大效能。”
外賣員加入了志愿服務行列,隨車配備AED急救包,成為穿梭街巷的“流動急救員”;社區調解室幫助調解鄰里糾紛,筑起矛盾化解的“第一道防線”;咖啡店主、民宿主、數字游民參與鄉村共治……在德清,越來越多群眾參與到社會治理的“大合唱”中。“德清的‘大合唱’充分證明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可行性與有效性。”武漢大學政府治理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丁煌指出。
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于文軒則認為,德清在黨建賦能治理鏈的完整性和社會治理共同體的建設兩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基層治理經驗。
在思想碰撞中,“德清經驗”的本質愈發清晰。浙江工商大學黨委書記、浙江大學社會治理研究院院長郁建興高屋建瓴地總結道:“德清構建了多元主體的治理體系和持續創新的治理機制。德清經驗,歸根到底就是以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打造可復制的“縣域樣本”
站在新的起點,如何將“德清經驗”打造為可復制、可推廣的“縣域樣本”成為與會者共同探討的新課題。
未來之路,當在變革中堅守初心。德清縣委書記王波堅定地表示,無論面對什么新形勢,“群眾滿意”這一根本標準不會變。德清將當好試驗田,與各方共享實踐成果和新型路徑,努力為縣域治理貢獻德清力量。
信訪工作是檢驗執政能力的“試金石”。湖州市委副書記、社會工作部部長、政法委書記吳智勇表示,要始終以信訪問題源頭治理為重點。湖州全市上下將堅決扛起使命擔當,忠實踐行“八八戰略”,進一步發揮信訪工作反映社情民意“晴雨表”作用,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全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中國示范區的先行區。
縣域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探索總結出具有普適性、可持續發展性的縣域治理模式,將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浙江省委黨史和文獻研究室副主任鄧金松建議,可以通過培育典型經驗、打造治理品牌等方式,推動治理新理念落地生根,為縣域治理現代化提供樣本。
“通過這次研討,有助于各地精準把握德清推進縣域治理現代化的理念思路和發展路徑,全面提升治理理念、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推進浙江省社會治理高質量發展。”浙江省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夏文星總結道。(張欣怡 汪菁璐/文 中共德清縣委社會工作部/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