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走進河南省杞縣柿園鄉朱寨村百畝花生田間,記者看到該村黨支部副書記朱廣杰蹲在田埂上,雙手捧起剛出土的富硒黑花生,剝開外殼,油光發亮的黑果仁飽滿緊實。
朱廣杰介紹,這顆被鄉親們稱作“黑珍珠”的作物,即便遭遇今年前期干旱、后期陰雨的異常天氣,仍穩穩迎來豐收,成了村民增收的“硬底氣”。
朱廣杰與“黑珍珠”的緣分,始于一份特殊的“家庭饋贈”。他在醫院工作的女兒帶回來3包富硒黑花生,獨特的綿密口感讓他當即意識到:“這東西不一般,說不定能給村民找出條新財路。”作為有著多年黨齡的村干部,“讓鄉親們腰包鼓起來”的念頭在他心里扎了根。2021年,他揣著3斤精心挑選的花生種,在自家3分責任田里試種,正式踏上“以花生興產業”的探索路。
創業初期的難關接踵而至——優質種子每斤成本比普通花生高3倍,不懂富硒種植的關鍵技術,種出來的花生怕“藏在深閨無人識”。但朱廣杰沒打退堂鼓,白天扎在田里記數據、調水肥,跟著農業專家學“測土配肥”“綠色防控”。晚上翻資料、查市場,周末坐班車跑鄭州、開封的農產品市場談渠道。為讓客戶放心,他每年主動將花生送權威機構檢測,連續5年的硒含量達標報告,成了“黑珍珠”闖市場的“通行證”。
5年深耕,昔日3分試驗田已擴展到100余畝,還在許昌建起標準化種植基地。“今年100畝黑花生,預計畝產700到800斤,按每斤5至6元的市場價,一畝就能掙4000多塊!”朱廣杰算起收成賬,滿臉笑意,“這品種富含硒元素,現在大家就認健康農產品,根本不愁賣。”
“黨員干部就得帶頭干、領著干,一人富不算真富?!敝鞆V杰把種植技術、選種技巧、銷售渠道全“掏”了出來——辦田間培訓班、手把手教村民管護;提供優質種苗,甚至幫鄉親對接收購產品。
如今,這份“黑財富”已輻射到柿園鄉東王莊村、蘇木鄉鄧圈村、陽堌鎮東鐵崗村等多個村莊,越來越多農戶跟著種起黑花生,黨建引領下的“黑花生產業鏈”,正讓一顆顆“黑珍珠”變成照亮鄉鄰致富路的“金果果”。

晾曬花生。孟亞威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