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要一分彩禮,省下來的錢投進稻蝦共作和大米產業,現在年營收非常可觀!”牡丹江東寧市三岔口鎮泡子沿村村民溫樹勝的話,道出了“雪城村約新十條”帶來的真切改變。覆蓋全市鄉村的“雪城村約新十條”,將抽象的文明倡導轉化為可操作的生活準則,更通過“群眾定約、多元踐約、長效守約”的有效機制,讓文明新風浸潤鄉村,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

溫樹勝與女友秦小鳳訂婚時,原本準備按舊俗籌備數萬元彩禮,村紅白理事會主動上門,宣講“雪城村約新十條”中的相關政策。兩人最終決定放棄彩禮,用節省的資金發展水稻種植與稻田小龍蝦養殖,如今不僅年營收超40萬元,還通過短視頻分享創業故事,帶動周邊新人效仿“零彩禮”婚事新辦。

為讓彩禮、隨禮標準更貼合民意,牡丹江市從“廣聽民意”破題,與民政、農業農村等部門組建調研小組,深入十個縣(市)區進行走訪,收集關于彩禮金額、隨禮金額方面意見建議千余條。在充分征求縣級部門意見基礎上,提出倡導標準,確保村約條款“群眾認、能執行”。如今,全市農村越來越多家庭跳出“比彩禮、講排場”的舊俗,將節省的婚事開支投入特色種植、鄉村旅游等產業,隨禮攀比之風有效遏制。
為有效扭轉大操大辦陋習,牡丹江市打出“陣地+示范+文化”組合拳,在全市百余個示范村打造“新風食堂”等微型陣地,鼓勵村民自帶食材、鄰里互助下廚,既控制開支又保留人情溫度,目前已打造移風易俗微型示范陣地200余家。在“新風食堂”內設立“移風易俗示范戶”展示墻,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鼓勵各村編排反對倡導勤儉節約、反對大操大辦的文藝節目,編排《粒粒皆辛苦》《村約新風尚》等文藝節目,在農民豐收節、鄉村音樂節等節點展演,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拒絕鋪張、節約光榮”的理念。
在落實“不封建迷信、庭院要整潔、生態要維護”條款上,牡丹江市多點發力,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舉辦科普大集100余場、百姓宣講300余場次,選拔200余名“科學帶頭人”,講解科學種植技術,辟謠迷信傳言。將“庭院要整潔”細化為“房前屋后不亂堆雜物、垃圾入桶不落地、柴草碼放整齊”標準,引導各縣(市)區打造個性化載體,東寧市推行“家庭積分賬戶”,村民達標可兌換米面油;海林市組織“環境整治互助組”,幫助老弱家庭清理雜物;寧安市開展“美麗庭院”晾曬活動,營造比學趕超氛圍。當下,村民對鄉風文明建設的認可度持續提升,實現了村約“促文明、優治理”的核心目標。(唐鳳來 劉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