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河津市城區街道的城北村,是一個典型的城中村,曾面臨著“基礎設施薄弱、流動人口多、矛盾化解難、管理難度大”等一系列治理難題。如今,平整寬闊的巷道取代了泥濘小路,嶄新的村民活動中心里歡聲笑語不斷,雜亂的空中“蜘蛛網”被梳理規整……城北村黨支部創新打造“民生筑基、文明浸潤、多元調解、智慧賦能”四維融合的善治新體系,更以規范高效的“三資”管理壯大集體經濟,為村莊發展注入強勁動力,生動繪就新時代城北村的幸福圖景。
硬件筑基:黨建引領抓治理,民生實事暖人心
“以前雨天送孫子上學,褲腿沾滿泥巴是常事。現在這水泥路,走著真舒心!”第七網格的郝建國大爺撫摸著新修的路面感慨道。針對村民反映強烈的出行難題,城北村黨支部立足村集體年收入超1600萬元的實際,精準施策,累計投入資金新建、改造巷道41條,總長度達5721米,并配套完善排水系統,告別了“雨天一身泥”的歷史。
城北村還投入200余萬元,精心打造4個功能齊全的村民活動中心,這里迅速成為老人們的“幸福樂園”。中心內,乒乓球桌、象棋桌、閱覽室等文體設施一應俱全,為老年人提供了豐富多樣的精神文化生活載體。63歲的劉金玉老人對此深有感觸:“活動中心離家就5分鐘路程,我每天雷打不動過來打打太極、練練乒乓球,日子充實又舒心!”

城北村整治后,馬路平了,“飛線”沒了,街道整潔了。
同時,城北村還開展空中飛線專項整治行動。通過科學規劃、集中施工,對村內重點區域雜亂無章的各類線纜實施了統一入地或規范入管,消除“空中蜘蛛網”帶來的視覺污染,有效杜絕線路老化、纏繞引發的安全隱患。“抬頭清爽了,心里也踏實多了!”城北新村的李大叔說。
文明潤心:黨員帶頭倡新風,文化賦能聚民心
2023年元宵節,城北村文化廣場上演了一場震撼全城的視覺盛宴——由500人鑼鼓隊與500人舞蹈隊聯袂獻演的《幸福城北》,不僅點燃了現場氣氛,更在線上短視頻平臺引起了廣泛熱議。這正是村黨支部依托村民活動中心精心培育的成果。如今,鑼鼓隊、舞蹈隊、干板腔團隊等已成為傳播文明新風的生力軍,退休職工老馬擂響的鼓點鏗鏘有力,個體商戶組成的舞蹈隊舞姿飛揚,文藝愛好者傳唱的干板腔韻味悠長——他們共同展現著城北人昂揚向上、拼搏奮進的精氣神。

黨支部組織村民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在這里賡續傳承。城北村連續三年舉辦元宵節“戲曲下鄉”活動,邀請市蒲劇團帶來《忠義千秋》等群眾喜聞樂見的經典劇目,活動現場200余位老人沉浸其中,盡享文化大餐。同時在每年重陽節期間,城北村為村民免費提供義診、理發等貼心服務,讓關愛落到實處。“剪發、體檢一條龍,比過年還熱鬧哩!”78歲的獨居老人王奶奶捧著熱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在移風易俗方面,城北村將《紅白理事章程》納入村規民約,并發揮黨員干部示范引領作用,帶頭踐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有效遏制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之風。
矛盾巧解:黨建織密“和諧網”,法理情理暖鄰里
面對人口結構復雜、商鋪密集的治理挑戰,城北村構建起“網格排查-專業調解-司法指導-顧問把關”的四級聯動機制,以網格排查鎖定矛盾根源,由專業調解員及時介入化解,聯動司法所提供法律指導,最終經法律顧問嚴格把關,形成化解矛盾的閉環鏈條。
特別是在矛盾調解環節,城北村以“建華調解室”為前沿陣地,構建起高效的矛調機制。這支由退休村干部、鄉賢代表和“法律明白人”組成的專業調解團隊,探索實踐“法理先行-情理疏導-協商共贏”的三步調解法,累計化解宅基地糾紛23起、勞資糾紛3起及鄰里矛盾46起,調解成功率高達98%。

以退休老支書建華命名的“黨員調解室”工作場景。
在宅基地矛盾調處中,調解員們嚴格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明確權屬邊界,以“遠親不如近鄰”的鄉土智慧疏導對立情緒,最終促成矛盾雙方握手言和。面對勞資糾紛時,調解員們協調制定多套解決方案,在保障務工者權益的同時維護企業正常經營。
科技加持:創新點亮“智慧燈”,精準治理守平安
作為城中村治理的“老大難”,流動人口管理一直是城北村的痛點。對此,村黨支部聚焦“底數不清、管理不暢、服務不夠”等問題,以科技賦能為突破口,研發“警網融合”智慧管控平臺,配套開發手機端APP,打造“智慧管控+精準服務”的全鏈條管理體系。

城北村的“警網融合”平臺。
“警網融合”平臺通過掃碼登記與動態核銷,實現對全村超1.1萬流動人口全周期精準管理。隨著該平臺的深度應用,城北村治安案件發案率同比下降52%,刑事發案率下降68%,更協助警方破獲多起詐騙、盜竊、傳銷案件,科技強警成效顯著,群眾安全感大幅提升。
此外,城北村還構建了“9大格、18小格”的網格體系,設置了便民服務熱線,按照“簡單事項網格自辦、復雜事項村部聯辦、疑難事項上級協辦”的原則,對村民訴求進行分流辦理,平均辦理時限縮短至3個工作日。
集體富民:公開公正嚴管理,紅利共享惠萬家
作為壯大集體經濟示范村,城北村黨支部以“資金嚴管、資產盤活、資源開發”為核心,規范“三資”管理,村集體年收入達1611萬元,為村莊治理和民生改善筑牢經濟基石。2024年,城北村福利總支出775.992萬元,村民人均分紅和補助2200元。

村民查看集體公示信息
“以前擔心集體資金糊涂用,現在每月看公示,每筆收支都明明白白!”村民張阿姨看著村務公開欄的財務明細說。城北村每月10日前公示收支,確保“陽光財務”。收入上,商業租金均當日存入集體賬戶,嚴禁坐收坐支;支出上,嚴格執行“簽字-初審-審批-入賬”流程,民生與集體項目支出必須附帶完整憑證。
“集體資產管得好,咱們收益才能穩!”村干部分享道。城北村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將商業樓、門面房等247份合同納入精細管理,每季度盤點對賬。村里還積極整合1150畝臨街租地、300余畝邊角地,推進商業街區提檔工程,既擴展增收渠道,又完善村莊功能,為村集體經濟的持續發展蓄勢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