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如東洋口港的晨霧里,4500米的開放岸線上,金牛碼頭一期工程N1、N2泊位通過交工驗收,標志著這一重大基礎設施工程3個泊位圓滿落成。

隔海相望的陽光島上,正在建設中的江蘇LNG項目三期配套碼頭未來將服務兩座海上能源樞紐;通用碼頭“洋太”航線周五班列常態化運行;液化品碼頭以近乎一天一船的運轉節奏,全面釋放“產業港”功能。
這些基礎設施織就了如東海洋經濟的實體脈絡。如今,如東集疏運體系加速完善,沿海百億級項目接連落地,帶動全縣規上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大關。“如東實體經濟、港口引領、特色產業、空間承載優勢突出,具備在全省沿海高質量發展中走在前列的基礎條件。”如東縣委書記楊萬平表示,如東將搶抓全市“下一個萬億看沿海”的風口機遇,錨定“奮力打造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先導區”總體定位,以實干擔當再創一個黃金發展期。
高點謀劃“向海圖強”在全局中鍛造“支點”
從全國最大的縣域海上風電場群,到全國最大的海上LNG能源島;從近兩年沿海板塊落戶億元以上項目104個,到加快構建“以向海發展為主戰略,以新能源、新材料、新裝備三大主導產業為支柱”的“1+3+N”產業體系,如東正以生動實踐詮釋著“向海圖強”的深刻內涵。

秋日的如東沿海,海風勁吹,陽光正好。搶抓“風光”機遇,該縣新能源裝機總量已突破800萬千瓦。2025年競配的115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正加速推進,未來還將規劃132萬千瓦風電項目、200萬千瓦光伏項目,不斷放大“風光”優勢。同時,該縣還在積極推進能源島、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園區和零碳園區建設。眼下,3平方公里的陽光島上,中石油、協鑫、國信三大能源樞紐工程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洋口鎮與洋口港經濟開發區正加速構建集能源供給、產業轉型、生態治理、數智管理于一體的全鏈條零碳體系。

以“海”為媒的綠色能源產業實力雄厚,在重點沿海園區集聚的新材料企業更為如東打造經濟“支點”注入強勁動力。洋口港臨港工業區內,總投資7.1億美元的科森綠色聚酯新材料項目主體工程已封頂;總投資10.9億元的嘉琪發高端聚苯乙烯項目正在抓緊試生產;一期項目總投資超過200億元的江蘇嘉通能源有限公司去年總產值突破380億元……目前,如東共擁有新材料相關企業400多家,其中,洋口港新材料產業產值占到全縣的60%,年產值超過400億元。

“一代材料、一代裝備”,在新材料產業蓬勃發展的同時,如東新裝備產業同樣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以海工裝備為例,該縣積極培育和引進了中天科技、海力風電、遠景能源、遠東海纜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海工裝備企業,在海上風電裝備、海工船舶裝配、海底電纜制造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取得顯著突破。
“如東過去以產業立縣,未來也要靠產業強縣。”楊萬平說,當前省市都在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如東擁有幾乎全國縣域最長的海岸線、優質的港口碼頭資源、巨大的臨海產業空間,將抓住用好這些戰略資源,把戰略風口期轉化為發展黃金期,通過“十五五”期間的努力,讓“南通七虎”重排座次,實現全方位的跨越趕超。
從戰略到戰法 “五大行動”全方位破局
發展海洋經濟是如東向海發展的“戰略棋眼”,緊緊咬定“奮力打造江蘇沿海高質量發展先導區”目標不放松,堅持產業立縣、項目為王,跨江融合、統籌城鄉,港鐵聯動、向海圖強的發展思路,如東將聚力開展“五大行動”——
以猛攻重大項目為牽引,構建向新提質的大產業;以系統集成創新為牽引,打造動能澎湃的大園區;以推進港鐵聯動為牽引,決戰外聯內暢的大交通;以開展城市更新為牽引,爭創全齡友好的大環境;以深化治本攻堅為牽引,筑牢本質可靠的大安全。

“五大行動”中,重大項目無疑是“一號工程”。聚焦提升重大項目招引能力,如東將靈活運用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中介招商等方式,推動更多高質量項目簽約落地,同時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塑造招引新優勢的關鍵,完善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機制,確保“落地—開工—投產”全流程無縫銜接,形成近悅遠來的良好投資生態。

“重大項目對打造產業鏈條、優化經濟質態、推動地方發展等方面作用巨大。”楊萬平表示,尤其頭部央國企、世界500強是當前招引重大項目,乃至百億級項目的關鍵,如東將緊盯前期已落戶的中石油、三峽、國電投等央國企,做好以商引商的文章,同時放大土地、港口、綠電、特色園區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吸引更多頭部企業落戶。
如東是工業大縣,域內洋口港經濟開發區、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洋口鎮(沿海經濟開發區)三大園區各具特色且產業基礎扎實,是縣域經濟發展的三大重要增長極。圍繞推動園區布局優化、規模提升、動能增強,如東將重點做強“港區”“城區”“鎮區”,做好產創融合、對接上海、資源整合三篇文章。

“五大行動”最終目標是實現城市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作為沿海城市,在陸海統籌的思維模式下,如東水、陸交通基建“兩手抓”,將加力推動港口能級不斷提升、高鐵建設實現突破、內外路網更加優化,加快形成外聯內暢、便捷高效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把塑造更具活力動力的有機生命體作為新時期城市更新的主要方向,加快打造全齡友好城市,健全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同時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
堅持向新向質向效共繪高質量發展畫卷
一手抓研發創新,一手抓智造升級,如東工業經濟正穩步邁向“含新量”與“含智量”雙提升的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位于如東經濟開發區(高新區)的創億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聚焦量子點顯示技術創新,自主研發全球首款量子點擴散硬板。近三年來,企業量子點光學部件國內占有率連年第一。為支撐技術迭代,創億達還與南京大學共建聯合實驗室,重點攻關鈣鈦礦量子點技術。目前,企業研發投入常年占營收3%以上,專利數量以每年40%遞增。
創新是新型工業化的關鍵力量,近年來,如東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先后培育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400家,成功躋身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20強。

人工智能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正持續釋放新質生產力。金紅葉紙業(南通)有限公司利用AI技術對生產流程進行全面優化,實現了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加工到產品銷售的全鏈條數字化管理。坐落于洋口港的生產基地24條生產線晝夜轟鳴,AGV小車穿梭不息。目前,企業生產車間全面智能化,83臺全自動設備連接“智慧大腦”,使得每噸紙的耗電量大幅降低,生產效率提升25%。
如東以“智改數轉網聯”為抓手,系統推動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為約900家規上企業提供免費“智改門診”,精準把脈企業轉型痛點,同時培育出一批國家級智能工廠及省級智能示范工廠、車間,推動400家規上企業獲評省級“星級上云企業”。

“如東的城市精神是‘厚德力行、耕海圖強’,我們新時代的如東干部要拿出‘越是艱難越向前’的干勁,打開一片發展的新天地。”楊萬平表示,機遇從來不是等來的、要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如東上下將堅定扛起省市賦予的重大責任,大力提振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在“七虎競南通”中奮起直追、爭先進位、不做虎尾。(作者:文圖丨記者 徐書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