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羅白,云霞淡遠,山色靜穆,寒意漸濃。在羅白學校的校園內,卻是書香氤氳、暖流涌動——一筆216800元的愛心捐款化作溫暖之光,照亮了教室,也溫暖了師生的心。
這筆善款背后,是一位老人最后的牽掛與寄托。村里剛剛離世的丁志禮老先生,一生扎根鄉土、默默奉獻于鄉村建設。在生命彌留之際,他將畢生積蓄鄭重托付給子女,囑其全數捐贈給村里的學校,將對故土的深情與對未來的期盼,永遠留在了這片深愛的土地上。
“讓孩子們好好讀書,長大成才,報效國家。”回憶起父親臨終前的囑托,長子丁小衛眼泛淚光,聲音幾度凝噎,“老父親一生勤儉,近乎苛刻地對待自己,卻始終心系村里的教育、惦念學生們的成長。”
初心不渝:他是村民心中的老秘書
丁志禮生于1939年,少時聰穎勤學,曾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武岡師范。然而,為分擔家庭重負,他毅然放棄了寶貴的求學機會,為弟弟妹妹們撐起了一片成長的天空。
1960年,丁志禮被村民推選為羅白村秘書,一干就是18年。丁志禮帶領村民起早貪黑修學校、架電線、修村路、開辦榨油廠、發展經濟場、成立運輸隊……凡事都是沖在最前面,深受村民的擁戴。改革和開放后,丁志禮因其出色的管理能力被推舉擔任縣個體勞動者協會秘書長。在其花甲之年,丁志禮決定南下深圳協助子女興辦實業,直至75歲才退休回村頤養天年。
歲月流轉,初心不渝。回鄉后,丁志禮建設鄉村的熱情絲毫未減,主動參與村內道路硬化、自來水引入等公益事業,帶頭捐資捐物,更是不遺余力地四處奔走操勞,將全部的光和熱,毫無保留地獻給了這片生他養他的土地。
身教勝言:他是兒女一生的燈塔
長子丁小衛表示,父親一生儉樸嚴謹,對子女要求嚴格,對村里的公益事業卻慷慨大方。“老父親常對我們說,他這一輩子,是黨和人民培養的。教導我們做人要端正,做事要勤懇。”
深受父親的影響,長子丁小衛十余年前起便自發資助同村青年完成高中至研究生全階段學業,如今該青年已成為上市公司核心研發骨干,成長為國家高端制造人才。
就在料理父親遺事期間,得知村中一名家境困難、品學兼優的初三學生情況后,丁小衛再次決定承擔其大學前的全部學習與生活費用。他表示,將用實際行動延續父輩的大愛,守護家鄉學子的成長道路。
育英之志:他是托舉未來的堅實階梯
羅白學校始于民國年間,從丁家祠堂里的那間“育英”私塾起步,啟蒙的朗朗書聲自此響起,百年不絕。羅白學校兼具“城邊校”與“邊界校”的雙重特點,在校生中留守兒童及家庭困難學生占比較高,辦學條件相對薄弱。
“這不僅是物質支持,更是精神號召,將激勵學校全體師生不忘初心、奮發向上。”校長黃屹彬表示,學校將根據家屬的意愿,將這筆善款設立為“志禮教育基金”,用于獎勵品學兼優學生、資助家庭困難學生。“學校將管好、用好每一分善款,讓丁老先生的這份大愛,激勵孩子們勤奮學習,努力用知識改變命運。”
斯人已逝,風范長存。丁志禮老先生用一生的初心堅守與最后的托付,將一顆赤誠之心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桑梓大地。這筆沉甸甸的捐款,似一粒精神的火種,點燃了孩子們眼中的光芒,也必將在一代又一代羅白人的心田里,孕育出參天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