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1月12日電(梁建強、余凌云)金秋時節,江城武漢因一場國際賽事再度廣受矚目——伴隨2025東風·嵐圖汽車武漢網球公開賽拉開戰幕,“2025武漢體育金秋消費季”同步啟動。“消費季”依托武漢網球公開賽、武漢城市足球超級聯賽、女足亞冠聯賽等賽事資源,推出系列活動,并同步線上發放千萬元體育消費券,推動全民樂享運動、樂享消費。
“春有漢馬勇爭先、夏有渡江逐浪行、秋有武網競風流、冬有冰雪映豪情”。武漢以“體育+”為筆,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畫卷上,勾勒出一條“賽事引領、群眾參與、產業壯大、融合共生”的特色路徑,讓體育不僅成為市民生活的“新風尚”,更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發展賽事經濟 拓展體育消費新空間
賽事經濟不僅帶來門票、贊助等直接收益,更聯動餐飲、住宿、交通、旅游等關聯領域,形成強大的消費拉動效應。近年來,武漢先后承辦多項國際性賽事,武漢體育W(世界級)、C(國家級)、Han(城市特色)品牌賽事體系日趨完善。
數據見證變化:2023年至今,武漢已舉辦各類賽事338項13308場,影響力持續擴大,“賽事名城”之勢漸顯。

圖為2025武漢馬拉松現場 漢馬組委會供圖
2023年,以漢馬賽事為契機,武漢首次推出“體育消費周”活動,圍繞“動起來,購精彩”主題,設置體育招商大會、體育發展峰會、消費博覽會等六大板塊。活動共吸引30余萬人次參與,帶動交通、餐飲、購物等相關消費超2億元,社會反響熱烈。
乘勢而上,武漢讓“賽事 +”效應持續發酵:2024年武漢網球公開賽復賽之際,同步推出“體育金秋消費季”,活動帶動經濟總影響超54億元,拉動稅收增長1.66億元,創造就業崗位超1.6萬個。武漢入選國家體育總局“促進體育賽事經濟、體育用品制造業發展”第一批實踐案例。
如今,2025年武漢城市足球超級聯賽激戰正酣,互聯網平臺數據顯示,賽事相關促消費活動已直接產生消費近1億元,間接拉動消費約2億元。
從“單點賽事”到“體系化運營”,武漢正以“十五五”規劃為藍圖,從主體培育、場地優化、場館運營、產業聯動等維度發力,讓賽事經濟成為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器”。
優供給拓需求 打造體育消費新場景
體育的溫度,不僅體現在國際賽事的高光時刻,更藏在市民家門口的運動場景里。
即便無法親臨“漢超”現場,洪山區好燃時刻智慧體育公園的夜晚,社區五人制足球賽依然精彩,燈光下的汗水與笑聲,是“全民運動”最生動的詮釋。
這座占地184畝的體育公園,采用“運營—設計—施工一體化”OEPC模式,由區屬國企武漢好燃文化體育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并運營。公園2023年12月開園,園內建有籃球、網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場館設施,并引入“體測倉”“健身倉”等智慧設備,融合大數據技術,為群眾提供健康監測與科學健身指導。

圖為好燃時刻智慧體育公園承辦首屆湖北省數字體育產業創新大會 新華網發 童宇攝
今年1—10月,公園承辦了25項群眾賽事。6月以來推出的“夜煉·夜訓·夜賽”系列夜間體育活動,配合“三夜派對”融合音樂與市集元素,有效激活城市“夜經濟”。
據介紹,洪山區以好燃時刻智慧體育公園為樣板,正全力打造“好燃時刻”文體品牌,通過盤活公園綠地、廢舊廠房、橋下空間等資源,已建成并投入運營九家體育主題園館,初步實現品牌規模化運營。
從政策支持、主體孵化、項目保障三方面入手,武漢持續優化體育產品與服務供給。當前,武漢正組織實施城市更新,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體育服務綜合體建設,推動“體育用地存量”轉化為“項目增量”,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
截至目前,武漢市體育場地總數達45773個,涵蓋96種類型,總面積4423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預計提升至3.21平方米,“12分鐘健身圈”基本建成。
于2023年啟動的武漢全民健身中心二期升級改造工程近日完工,“塔子湖體育消費中心”驚艷亮相。項目位于江岸區后湖片區核心區域,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匯集時尚運動、體育用品售賣、體育科技、體育技能培訓、體育俱樂部、美食六大業態,可全方位滿足群眾多元化、高品質的體育消費需求,成為武漢體育消費新地標。
強鏈延鏈補鏈 促進產業融合壯大
體育的價值,從來不止于運動本身。以賽事為引擎、資源為依托、場地為載體,武漢將“經營城市”理念融入體育產業發展,積極探索“體育+”多業態融合路徑,推動體育產業發展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
探索“體育+金融”,武漢為產業發展注入“金融活水”。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場館運營、制造業升級的專項授信;創新推出“中銀體創貸”,為體育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提供便捷融資;通過“商行+投行+投資”模式設立產業基金,扶持潛力企業成長;探索體育產業資產證券化,將賽事轉播權、門票收入、運動員合同收益等資源轉化為金融產品,讓“體育資產”煥發新活力。
多重利好之下,武漢培育出自由時刻賽事公司等3家“兩倍速增長”企業、10 家行業領軍企業;武漢昊康、輕功體育等制造業企業茁壯成長,武漢高明蘭光電科技自主研發的瞄準鏡進入國際一線品牌行列,實現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零突破;星競威武、車谷體育場館等體文旅商融合標桿企業相繼涌現,為產業發展注入多元動能。

圖為漢馬線路東湖綠道段風景如畫 漢馬組委會供圖
探索“體育+文旅”,武漢讓“運動”與“風景”雙向奔赴。對“體育+文旅”深度融合的賽事予以資金傾斜,推動體育進景區、進商圈、進社區;東湖生態旅游風景區、東湖智慧跑道、漢馬成功入選2025中國體育旅游精品項目,讓“跟著賽事去旅行”成為武漢新名片;武漢體育中心沖刺湖北首個體育主題4A級景區,漢南通用航空機場規劃建設航空運動綜合體,新洲區鳳凰路亞休閑小鎮、東湖高新區左嶺文體中心、龍山湖體育運動營地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成為“體育賦能文旅”的接續實踐。

圖為2025武漢體育消費展現場 漢馬組委會供圖
拓展“體育+商業”,武漢構建起“全鏈條融合”的消費場景。體育消費周、金秋消費季等活動,串聯起 “賽、食、賞、購、游、展” 六大業態。武漢體育消費博覽會與“漢運動”線上平臺聯動,攜手全市八大核心商圈,實現“賽事引流—商業承接—文化賦能”的全鏈條融合。
武漢逐步走出一條具有特色的體文旅商融合發展之路,不斷推動體育產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增長點。
今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釋放體育消費潛力進一步推進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體育經濟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武漢市體育局局長雷利軍表示,武漢將持續深化“體育+”戰略,建設“全國體育消費示范城市”,推動體育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為我國城市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武漢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