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孫文豪
對于產業集聚、創新涌動的高新區而言,產業鏈黨建不是要不要做的問題,而是怎么做好、怎么做實的問題。今年8月,半月談記者走進全國首批高新區之一的福州高新區,這里富有成效的探索實踐讓當地干部和企業相信,產業鏈黨建做實了就是生產力,做活了就有生命力。
組織鏈:黨建由誰來干?
福州清華紫光科技園、福州高新區商務局、福建師范大學光電與信息工程學院、海峽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從各自功能上看,似乎很難把這些主體串聯在一起。而在福州高新區,這些主體都出現在“科創金融產業鏈黨建聯合體”的名單上。
“我們要打破信息孤島,促進技術、資金、人才、政策等要素的高效流動與深度融合。”科創金融服務基地負責人李宏告訴半月談記者,如今鏈上成員單位達42個、黨員人數達350人。
黨建工作具備打破各個機構壁壘的“穿透力”,實現各類資源的高效整合利用。福州高新區有2.5萬家注冊企業、2500多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這里落地了16所高校和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閩都創新實驗室等研究機構,省級以上科創平臺達460多個。
在這樣一個創新高地,黨建工作既不能簡化為“上黨課”,也不能搞成黨政機關的“一言堂”。做產業鏈黨建,黨政機關要積極搭臺、統籌各方,但真正登臺唱戲的還得是企業、是高校、是科研機構。
產業鏈延伸到哪里,黨組織就建到哪里,作用就發揮到哪里。據了解,福州高新區由區機關黨支部牽頭搭臺,打造生物醫藥、光電信息、智能制造、電商、科創金融等5個產業鏈黨組織,覆蓋非公企業、機關事業單位、金融機構、高校、科研院所等各個主體,形成黨工委領導、5個產業鏈黨組織帶動、N個鏈上黨組織協同發展的“1+5+N”組織體系,融“產”入“鏈”黨員1100余人。

高新區電商產業鏈黨建聯合體在舉辦論壇
資源鏈:做出什么樣的黨建?
福建億彤生物是一家體外診斷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也是生物醫藥產業鏈黨組織的成員單位之一。想起去年第一次見到兩位從劍橋大學執教歸來的教授,福建億彤生物副總經理汪澤云至今仍感到興奮不已。汪澤云告訴半月談記者,通過產業鏈黨建的平臺資源,企業有了很多這樣和高端人才精準對接的機會。
雖然同處一個行業,辦公地點可能也是樓對樓、上下層,但過去企業之間往往“冷相處”,甚至“零交集”。“去年,我們要打造一個大型細胞庫,需要有發酵罐等一系列關鍵設備。”億彤生物董事長助理陳佳宇介紹,從有想法到摸排市場,再到搭建完成,企業計劃2年完成。“但沒想到,通過產業鏈黨建平臺,了解到隔壁的閩都創新實驗室正好有相關的研發設備,項目完成時間能夠縮短一半以上。”
當資源共享和人才要素得到充分保障后,產業協同發展便有了堅實的基礎。福建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黨委書記張兆文介紹,學院依托黨建聯席會議精準調研對接企業需求,為醫學產業鏈提供共享實驗室等優質資源。2024年,學院承擔橫向委托項目達44項,項目總經費達1565.34萬元。
產業鏈黨建給企業帶來的效益是看得見的。福州高新區商務局牽頭成立了光電信息產業鏈黨組織,成員單位共同制定了“福州高新區光電信息產業鏈黨建任務清單”。“一個企業,可能只專注做一個光學鏡頭,但通過鏈接產業鏈,幾個公司就可以合作起來做成一個成熟的光電產品。”福州高新區商務局副局長陳曦舉的一個案例,正成為不少高新區企業抱團發展、強鏈補鏈的真實寫照。
“業務能力強的企業,黨建工作也做得好”,不少企業的直觀感受,正凝聚成黨建興則事業興,黨建強則發展強的共識。產業鏈黨建嫁接供需兩端,強化了各個主體的“鏈式思維”,不斷縮小各類人才、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距離,促進優勢資源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

福州高新區全景
服務鏈:黨建工作為了什么?
一項科技成果從論文到量產,中間還需要經過小試、中試等環節。對于規模較小的科創型企業而言,研發樓的電力容量往往無法滿足需求,而增加電容的投資數以百萬計,對于一家小微科技企業而言難以承受。
從各條產業鏈上了解到電力增容的需求后,福州高新區積極聯系區屬國企,投資上千萬元建設電力增容項目,并作為一項公共服務提供給企業使用。“投資的錢要收多久的租金才能賺回來?”面對這樣的疑問,高新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回復,在高新區做產業鏈黨建、扶持科創企業,要算大賬,“在短期利益面前,要不計得失地扶持企業,全力以赴地服務企業”。
服務是全方位的:集中建立高標準廠房,幫助企業解決生產設施問題;為“白名單”企業精準對接金融機構,500萬元融資換來了企業年營收3000萬元的業績;為小微科創企業提供200平的辦公場地支持,數年后企業租下了高新區超2萬平的工廠……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高新區正推動鄉科級以上黨員干部兼任黨建指導員,組建鏈上政策服務團,定期上門為鏈上企業把脈問診。同時推行“三張清單”服務模式,即企業的需求清單、高校等主體的資源清單和黨建惠企的項目清單,做到“鏈有所需、我有所幫”。
企業和人一樣,也需要“情緒價值”。政府不可能對企業的每個訴求都做到10分,但可以通過黨建平臺鏈接其他主體,盡最大可能解決企業的問題,讓企業感到被關注、被關心。如今,高新區的“朋友圈”企業越來越多。不少產業鏈的上下游靠著企業之間自發地帶動,在高新區形成了規模性的產業集聚。
組織共建、資源共享、難題共解、發展共謀,通過產業鏈黨建,高新區不僅要為人才、企業提供一個巢,更要為他們提供展翅高飛的空間。未來,福州高新區將促進不同產業鏈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形成更大范圍的黨建協作網絡,讓創新活力充分涌動,讓更多創新種子在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編輯:孫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