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燈下,楊繼軍的腦門上汗津津的,“上周剛剛從花鄉街道調來五里店,講的不到位的地方,還請‘家人們’多包涵”,一段自白下來,現場400多名群眾不自覺地端坐起來,充滿期待的眼神齊刷刷射向主席臺,生怕漏過關鍵信息……這是北京市豐臺區五里店街道辦事處主任向群眾報告工作的開場一幕。
今年7月起,北京市豐臺區部署推動一項堅持走好群眾路線的新舉措——全區各街鎮陸續現場“向群眾報告工作”,干部們用貼近群眾的語言“曬家底”,把群眾“關切事”作為“必答題”。算上最后的成果發布會,“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一共進行了27場。
27場面向群眾的報告會取得了什么效果?數據顯示,超百萬人次參與到這場創新的政民互動中,共收集問題清單1319項,近六成的“急難愁盼”問題已經得到解決。在這個過程中,豐臺區也在探索以“群眾點題”為治理導向,以“政府解題”彰顯責任擔當,用“社會評題”檢驗工作成效的生動實踐。
改方法:工作干多干少,當著群眾面講清楚
“去年以來,咱街道有8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開工,更新電梯62部,新增了1300余平方米停車空間,還在豐臺西路新增綠地840余平方米……”楊繼軍細數著街道上半年發展“成績單”。這場活動雖然在禮堂里舉辦,但面對群眾的主席臺上并沒有設置座位,除了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國強作為主持人站在臺上,其余領導班子和各科室各領域負責人全部落座在參會群眾身邊?!安宦牪恢?,原來街道做了這么多工作!”轄區代表楊女士感慨。

在五里店街道向群眾報告工作會現場,社區居民向街道干部提問。(五里店街道供圖)
注重群眾參與,接受群眾監督,正值全黨鞏固拓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成果之際,豐臺以“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將“開門教育”落實到位,一場場別開生面的“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活動在26個街鎮陸續開展。
“過去,鎮里也開過政務會議,但大多數是‘室內封閉、單向輸出’,干部在臺上講的多是政策,是文件語言,群眾未必聽得懂。”北宮鎮黨委書記夏遠峰說,如何把政府工作用老百姓聽得懂的“大白話”當著這么多人講明白,對干部來說是能力水平的一次新挑戰。
怎么報告,報告多少?方莊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際飛坦言,街道班子研究時也犯嘀咕?!蔼q豫要不要公開老舊小區改造有困難、小區配套老化等‘家丑’。而且,當著群眾提問現場就要提出解決方案,說不緊張都是假的。”劉際飛說,一位群眾的話打消了他的顧慮,“既然老百姓說‘實實在在的為民行動比任何漂亮話都珍貴’,那我們決定就堅持一條原則——向群眾必須講真話”。
網上爆火的那句“真誠是永遠的必殺技”,在群眾工作中同樣符合了期待。多位受訪干部群眾表示,一次街鎮干部的“集體亮相”瞬間拉近了干群關系。
花鄉街道向群眾報告工作臨近尾聲時,居民們意猶未盡?;ㄠl街道黨工委書記李斐然起身表態:“請大家放心,所有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方式向大家公布。大家如有需要可隨時與我們聯系,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迅速處理,確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頓時,全場響起熱烈掌聲。
“亮出的是電話,更是歡迎群眾隨時溝通監督的態度?!必S臺區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胡戴萍說,“以前大伙兒有想法可能不知道跟誰說、怎么說,現在不一樣了,有地方說、有人聽,還有回應,這為大家伙兒一起把基層事兒管好、把日子過好,打下了扎實的基礎?!?/p>
讓夏遠峰印象深刻的是,一名高校學生參加活動后送來一張為地區發展建言獻策的“連心卡”。“他說以前總覺得家鄉發展是長輩的事情,受邀參加活動特別受鼓舞,讓大學生通過‘學子回家’感受到自己是家鄉發展的一分子,為地區發展凝聚了青年力量?!?/p>
“‘向群眾報告工作’對基層干部來說是一次黨性教育?!瘪R家堡街道黨工委書記孫永文說,未來還將多組織和群眾面對面、一對一溝通的機會,確保充分暢通民意溝通渠道,精準掌握基層實際訴求。
改觀念:摒棄紙上談兵,走社入戶找準真問題
近期,“遇見豐臺·眾匯京彩”——豐臺區“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機制成效創新發布會舉行。統計顯示,“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覆蓋超百萬人次政民互動,共收集問題清單1319項,解決問題755項。
這些問題中,有群眾“現場發問”,更多的則是豐臺各街道干部們以“調研開路”,努力聽到最廣泛的群眾聲音。

在五里店街道向群眾報告工作會現場,街道干部現場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五里店街道供圖)
——小事不小視,“舉手之勞”當場解決。花鄉街道的新發地地區保障著首都的民生供給?;顒蝇F場,大貨車司機李師傅帶著一身長途奔波的疲憊,誠懇地提出訴求:“我們這些跑長途的司機經常在市場周邊待上十天半月,夏天一身汗,市場能不能考慮增加貨車司機沖涼洗澡的設施?”話音剛落,花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肖靜說,新發地市場參與日常運輸的大貨車司機已經達到2000余名,去年全國首個“友好市場”在新發地落地,街道整合了工會、黨群中心的資源,建成新發地職工之家,大貨車司機可在職工之家進行洗漱、休息。
為了確保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群眾聲音都能被聽見,《豐臺區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的實施辦法》要求每場報告會邀請400到500名群眾到現場,其中就包括新就業群體代表。豐臺街道黨工委書記賈曉方說,面對群眾反映來的問題,街道堅持“能辦即辦”,樓道燈不亮、垃圾清運慢等32件“舉手之勞”問題當場解決。
——堅持把一線收集問題貫穿其中,重點問題形成“民生清單”。為了避免“指尖上”的辦公方式不能完全深入準確地掌握真情實況,豐臺街道創新推出“網格探訪+入戶走訪+線上尋訪+現場接訪”的“民意四訪”機制,走訪18個社區、村,敲開900多戶家門,同時整合“接訴即辦”等多渠道反饋,最終分類梳理出養老服務、新就業群體融入、反詐服務等10類重點問題,形成《豐臺街道群眾關切問題清單》。
豐臺區委社會工作部部長楊勇介紹,面對轄區居民和企業多樣化需求,豐臺區著力構建需求導向的項目機制,指導社區通過“五鄰議事”(“鄰里提、鄰里議、鄰里定、鄰里辦、鄰里評”)、居民提案、樓門院協商等渠道,廣泛收集、論證和整合群眾共性需求,夯實“民生項目池”的民意基礎,“將這些共識性需求轉化形成的具體項目清單,聚焦住房改善、環境提升、公共安全保障、交通出行優化等四大領域,推動基層治理由被動轉向主動”。
——建立“三級落實”機制,以“硬舉措”做好“后半篇文章”。工作干得實不實,群眾既是“閱卷人”也是“評卷人”。為確保群眾反映的問題事事有著落,豐臺區建立了“三級落實”機制——能當場辦的,分管領導現場拍板定日期;復雜事項,由班子成員牽頭攻堅并公開進展;系統性大事,由主任、鎮長親自督辦一抓到底。
其間,方莊街道快速將群眾關切轉化為行動成效,建立了“1-7-15”限時反饋機制,即所有問題1日內必響應告知、簡易問題7日內見行動解決、復雜問題15日內有方案反饋。“所有承諾及辦理結果均向社會公開,接受監督,以實打實舉措做好向群眾報告工作的‘后半篇文章’?!睏钣抡f。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智庫處處長、北京城市管理研究基地主任譚日輝認為,“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構建了一個“民意輸入”與“政策輸出”良性循環的新格局,改變了過去“政府決策、群眾執行”的單向關系,是一種“問題導向”的精準治理模式。
改作風:問題解決得怎么樣,讓群眾評一評
當前,豐臺區“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蔚然成風,為緊密聯系群眾、解決群眾實際困難帶來了全新的活力與思路。基層干部們表示,要通過建立健全監督問效全過程閉環鏈條,確保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看得到、管得了、辦得好,推動形成“以作風之變推進治理之變”的制度安排。

圖為豐臺區馬家堡街道轄區居民現場提問交流。(馬家堡街道供圖)
五里店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國強認為,推動“向群眾報告工作”常態長效,要主動往社區下沉。“不用等固定時間、不用搞統一形式,小區廣場上的納涼會、樓門口的議事角、甚至線上的居民群里,都能開‘微型報告會’,把這項機制真正做到百姓身邊去,讓居民隨時能說話、隨時能知情、隨時能參與?!?/p>
針對多元治理常常面臨的“多方接單卻無人統籌”的尷尬局面,楊勇認為,破解這些堵點關鍵要在機制優化和資源整合上雙向發力。區級層面將推動“民意收集常態化”,依托12345熱線、社區網格群、智慧治理平臺等渠道,實現“日常民意隨時提、平臺數據實時匯”;同時,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對收集的民意進行分類標簽化處理。比如,將“停車難”問題細化到“老舊小區”“商圈周邊”“學校周邊”等場景,精準匹配解決部門,避免“籠統施策”。
“著力構建系統化、制度化的統籌機制,核心是健全‘區—街鎮—社區’三級黨建協調委員會體系,并強化‘吹哨報到’機制運用,確保黨建引領下多元共治有序高效運轉。”豐臺區委副書記蔣達峰說,要通過強化區級統籌、突出街鎮樞紐作用、夯實社區協同能力,不斷鞏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協調效能,真正實現多元共治。
豐臺區委書記王少峰認為,要將“街鎮向群眾報告工作”同地區合作發展大會、“接訴即辦”工作統籌銜接起來同向發力,形成自下而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工作制度,真正構建起“群眾出題、我們解題”的工作閉環。

圖為豐臺區馬家堡街道班子成員現場解答群眾提問。(馬家堡街道供圖)
他表示,要統籌兼顧群眾即時訴求與區域長遠發展,以“十四五”收官的沖刺效率回應群眾的即時訴求,辦好每一件“眼前事”,更要以“十五五”謀篇開局的視野規劃區域發展,鋪好未來的“長遠路”?!耙苿訉I力量下沉一線,實現需求與資源精準對接,引導群眾從‘被動響應’轉向‘主動共建’,為豐臺區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鋪就發展坦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