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閔尊濤
在經濟形態不斷變化發展的當下,眾多“線上聚合、線下分散”的就業群體涌現,網絡作家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類群體。作為網絡文學和短劇創作的沃土,江西以加強網絡作家群體黨建為切入點,推動黨建工作與內容創作深度融合,不僅讓散落“云端”的黨員聚起來,更探索出一條富有時代特色和文藝溫度的黨建新路。
從“找不到”到“聚起來”
“以前總覺得自己像隨風飄揚的蒲公英,現在終于找到了扎根的土壤。”在新余市網絡作家協會黨支部“紅色讀書會”上,網絡作家方名紅遞交入黨申請書時感慨地說。
“大部分網絡作家習慣于在家創作,部分黨員不愿亮明身份,線上活躍、線下沉寂,找起來并不容易。”江西省委組織部組織一處處長幸珍寧說。
摸清底數是建強組織的第一步。南昌通過網絡作協會員庫與黨員信息系統“撞庫”比對,精準篩查黨員;宜春發動“部門找作家、作協找作家、作家找作家”,建立動態更新的作家信息檔案庫……針對這一群體特點,江西各地積極探索有效摸排途徑。
建強黨組織,陣地是關鍵。走進南昌網絡作家群體黨建基地,展廳內的網絡文學展示墻讓人印象深刻:一部部網絡文學作品依次擺開,一次次采風交流活動精彩紛呈,一部部由網文轉化的短劇爆款頻出……
找到組織后,如何建起網絡作家的黨建陣地?南昌市文聯四級調研員林繼敏介紹,當地依托南昌紅色記憶展示館打造黨建基地,為網絡作家常態化開展黨建活動、主題創作提供陣地。除了南昌市,新余市建成全省首個市級網絡文學創作交流中心,讓“云端”作家也有了“創作大本營”。“現在每天都想來這里‘上班’,和同行聊劇情、找靈感,比一個人在家悶頭寫強多了。”“95后”新余市網絡作家曾榮說。
據了解,江西不斷建立健全網絡作家等新就業群體的黨組織和黨員聯合摸排、動態管理機制,目前江西下轄11個地市均已成立網絡作家協會黨支部。江西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潘金城介紹,今年江西還單列新興領域發展黨員指導性計劃,帶動更多優秀作家向黨組織靠攏。

江西宜春市開展網絡作家進校園活動
從“管起來”到“暖起來”
“以前家人總說我‘不務正業’,現在拿著中級職稱證書,一下成了親朋眼中的‘正規軍’。”新余市網絡作家郭星星拿到文學創作中級職稱證書后,難掩激動。
身份認同和社會認可是網絡作家最迫切的需求。江西將網絡作家納入人才認定體系,打破職稱評定學歷門檻。“90后”南昌小伙萬貽俊2014年開始寫網絡小說,憑著每天堅持寫作的韌勁,已創作出多部網絡爆款作品。去年,萬貽俊也拿到了文學創作中級職稱。
網絡作家群體普遍面臨創作壓力大、作品轉化難、維權成本高等難題。在擁有20多年網絡小說寫作經驗的新余市網絡作家協會秘書長何闖看來,黨建工作與內容創作深度融合,是網絡作家黨建的最大特色,“基層黨組織要努力發揮黨建工作的橋梁作用,幫助網絡作家群體解決實際問題。”
為進一步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新余市網絡作協實行“五必談五必訪”制度:創作瓶頸必談、重大選題必談、價值困惑必談、簽約變動必談、生活困難必談;重要節日必訪、作品獲獎必訪、生日婚慶必訪、患病住院必訪、家庭變故必訪。新余市網絡作協黨支部書記蔡中毅介紹,目前新余市由黨員結對聯系網絡作家,累計解決實際問題16個。
在結對聯系幫扶指導下,一批年輕網絡作家的創作之路越走越順。“作品被侵權了,協會法律顧問會幫我維權;生活上遇到困難了,黨組織會上門問需求。”曾榮說,黨組織是“主心骨”,也是“后援團”。

江西新余市在高校開展網絡作家選拔賽
從“寫起來”到“紅起來”
“以前寫玄幻小說,總想著怎么設計‘爽點’吸引讀者,現在我的想法有了很大的轉變。”今年6月,在羅坊會議紀念館采風后,新余網絡作家楊勇文感嘆,真正打動人心的是扎根現實的力量,江西這片紅土地上的革命故事,本身就給創作者提供了取之不盡的創作源泉。
把黨史故事改編成微劇本,邀請知名作家分享現實題材創作經驗,定期組織網絡作家走進革命舊址、重大項目一線采風……江西省文聯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徐健介紹,江西采取“抓兩頭帶中間”策略,對新入行的年輕作家,幫助他們扣好“第一粒扣子”;對知名作家,通過“一對一”聯系服務,實現“團結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
南昌網絡作家徐彩霞的《飛流之上》聚焦非遺傳承與鄉村振興,宜春網絡作家鄧健的短劇《退休返聘之一鳴驚人》聚焦老年人再就業,新余網絡作家郭星星的《暗兵》講述快遞員逆襲的故事……黨建引領下,江西網絡文學關注現實題材的多了,傳播正能量的多了,打磨精品的多了。
記者手記:無論是活躍于網絡空間的網絡作家、短劇創作者,還是穿梭于城市毛細血管的快遞員、外賣小哥等群體,他們的痛點與訴求不盡相同,但對職業認同、權益保障、組織歸屬的需求是共通的。
在潘金城看來,做好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要從“管理思維”轉向“服務思維”,關鍵在于找準各群體最迫切的需求,將思想引領與解決就業群體急難愁盼問題有機結合,打造服務型黨組織。
江西的探索為做好新興領域“兩個覆蓋”工作提供了生動范本。今年,江西省委組織部把網絡作家群體黨建工作列為改革創新項目,在全省全面推開、深入推進,以點帶面加強全省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
實踐證明,黨建工作可以成為連接新就業群體和社會建設發展的橋梁。深入調研新就業群體的職業場景,服務其實際需求,將各類“新力量”廣泛團結凝聚在黨的周圍,黨組織就能成為新就業群體的“主心骨”與“娘家人”,成為凝聚新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紅色引擎。
編輯:孫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