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艾福梅 吳天麟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然而,“表海”“打卡”任務繁多、隊伍高流失率和服務陣地不足等困境長期制約著城市社區治理活力的釋放。2024年以來,寧夏推出社區基本公共、社會公益、便民利民三個“服務清單”等創新機制,堅持“輕車、壯馬、暢路、聚力”四向發力,為基層培養、留住一支年輕化、專業化的人才隊伍,提升了服務群眾和化解基層矛盾的能力。
“需求側”倒逼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
下午5時許,寧夏吳忠市利通區勝利鎮民生社區居民卜靜珍來到社區食堂。“老伴臥病在床,子女都要上班,我一個人顧不過來,早就盼著社區辦食堂。6塊錢一頓飯,又軟和又好吃,特別適合老年人。”這位70多歲的老人說。
民生社區管轄范圍全是老舊小區、散居樓院,服務居民8300多人。近年來,片區樓棟全部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居民居住條件大幅提升。“改造后,我的心病就剩下社區食堂和飛線入地問題,沒想到通過三個‘服務清單’體系,今年全解決了。”民生社區黨委書記靳璐說。
三個“服務清單”體系是寧夏提升社區服務水平的創新之舉。針對社區服務不精準、統籌協調能力弱等問題,今年1月,寧夏出臺意見,將全區664個社區分為七類,制定三個“服務清單”,并列出30項共性服務事項,40項需要強化的個性服務事項。
“社區對照這些事項廣泛征求居民意見,相關牽頭單位制定落實措施,縣區解決不了的可以提級辦理,多措并舉推動需求清單向服務清單轉化。”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方仲權說。
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通過編制三個“服務清單”年度臺賬,發揮“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等機制,一批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得到解決。在青銅峽市鋁廠社區,廠礦企業閑置澡堂被改造成集“養老照料、兒童托育、教育娛樂”為一體的“忘年小屋”綜合服務體,社區工作者下沉辦公,周邊近2000名老人再不用跑老遠辦事,還有了休閑娛樂的場地;在銀川市西夏區平祥社區,各級退役軍人事務局協作,為一位50歲的殘疾退役軍人爭取到第三次納入“公益性崗位”的機會;在利通區金花園社區,新建的科普館吸引眾多孩子駐足學習……

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開展科普活動
“厚待優升”破解隊伍進出“冰火兩重天”
2024年7月,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社會工作部調研發現:2021年社區換屆以來,1195名社區工作者因各種原因辭職,占總數的17.3%。這與招聘時的“火熱”形成鮮明對比。如何才能讓社區工作者“進得來”也“留得住”?
——補足人手,建立更加科學的薪酬體系。兩年來,寧夏共招聘社區工作者2821人。目前全區社區工作者總數達8963人,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96.2%,35歲以下占比60.6%,隊伍呈現年輕化、高學歷化特點。同時,寧夏將崗位由“三崗十八級”變為“四崗二十四級”,晉升年限從3年變為2年,充分考慮了連任兩屆(10年)可晉升5次的激勵作用。
“我們協調財政新增2億元資金,提高社區工作者薪酬待遇,社區工作者的工資達到新入職事業單位人員水平。通過待遇留人,不斷建強基層治理力量。”方仲權說。
——暢通晉升渠道給奔頭。社區工作者身份流動壁壘被打破,有機會提拔為社區“兩委”委員、書記或主任,報考事業編、公務員的通道也打開了。今年寧夏專門拿出60個名額從優秀村(社區)干部中考試錄用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32歲的楊惠子3年前從銀行辭職來到社區工作,如今是西夏區平祥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這3年成長很快,條件合適后會參加定向招考。”她說。
——“實戰+專業技能培訓”提升履職能力。寧夏建立優秀社區書記示范帶動機制,突出實戰實訓;借助職業津貼制度鼓勵提升專業技能,取得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每月可領到200到500元津貼,全區持證社會工作者占比提升至32.9%。
此外,針對“表海”“打卡”較多等問題,寧夏建立村(社區)工作事務準入制度和指導目錄,社區工作事務從64項壓減到39項;累計清理牌子、宣傳展板、上墻制度等近5萬塊(項),取消不合理證明15類,切實減輕社區工作者的負擔。
多名社區負責人表示,在一攬子政策作用下,社區工作者流動性大的問題得到緩解,社區工作者成為有尊嚴、有前景的正式職業。金鳳區長城花園社區黨委副書記韓薇說,去年以來,整個社區只有一人離職,隊伍十分穩定。
持續發力推進基層治理精細化
減負、壯員、增資源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民。受訪人士指出,這些創新措施給寧夏社區治理帶來明顯變化。
有底氣拒絕“分外事”。社區工作者從拉居民注冊App或參加孕前檢查等非本職事務中解放出來,能依據工作事務準入制度理直氣壯地拒絕額外攤派。
有能力解決“揪心事”。吳忠市同心縣羅山社區針對轄區內勞務移民較多的狀況,建立“零工驛站”推送就業信息,開設老年飯桌和兒童托管班解決“后顧之憂”;利通區陽光驕子社區引入社會力量開設普惠托育機構,轄區居民享八折優惠。靳璐等社區負責人說,資源下沉更便捷,服務響應更及時。
有信任構建“同心圓”。社區工作者有更多時間聯系群眾,服務更加精準,居民滿意度提升,更愿意配合社區工作。韓薇說,居民信任才會有事來找,有信息愿意分享,此前就有居民主動提供線索,幫助搗毀藏在小區里的傳銷窩點。
寧夏全面推進基層治理精細化仍面臨一些制約。吳忠市委社會工作部副部長張坤說,一方面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存在缺口,“服務清單”與職能部門現有資金和項目資源難以完全匹配,另一方面觀念轉變需深化,一些部門仍習慣性向基層轉派任務,部分社區對自身職責邊界認識不清。
基層治理現代化非一日之功。寧夏的實踐表明,唯有持續為基層“輕車減負”“壯馬聚力”,暢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方能夯實國家治理的根基,讓基層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
編輯:蘇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