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沈汝發
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半月談記者在基層走訪發現,一些鄉鎮政府在大門口設置了道閘、崗亭、門衛,群眾進出需要聯系、登記,手續繁雜,一些群眾嘖有煩言。
與此同時,部分基層政府在“門”開與不開之間左右搖擺:一面是群眾抱怨“門難進”,一面是敞開后“怕出事”。如何找到安全與開放、管理與服務之間的平衡點,考驗著基層政府的智慧與擔當。
一些基層鄉鎮政府“門難進”
有群眾反映,現在進鄉鎮政府機關的門,首先要在值班室說明來意、找何人,經當場聯系確認并出示身份證、工作證,登記后方可進入;如果找的人不在,則不能進入。這道物理上的關卡,如今正成為橫亙在部分基層政府與群眾之間的一道“墻”。
半月談記者近期來到東部某市一個鎮政府,只見門口設有道閘,張貼的“人員進出須知”上明確寫道: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刷卡進入;外來辦事人員憑單位介紹信、居民身份證、工作證等有效證件進行登記,經門衛或接待部門同意后方可進入;未經許可,閑雜人員請勿入內;雙休日、節假日和下班后,非機關工作人員一律禁止進入等。半月談記者向門衛提出要找鎮領導,被拒絕入內;再電話聯系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也被拒絕進入;隨后根據門衛要求,半月談記者來到邊上的信訪接待中心,向工作人員提出進入鎮政府大院,同樣被拒絕。
半月談記者在長三角某市一些鄉鎮暗訪也遭遇類似情況。半月談記者多次詢問,群眾沒有事就不能進鎮政府大院?相關鄉鎮工作人員均予以拒絕。
在半月談記者亮明身份后,上述兩市的鄉鎮均表態立即整改,包括強化門衛接訪培訓、優化來訪分類處理、落實即報即處機制等。
安全顧慮與開放呼聲如何平衡
基層鄉鎮政府為何不對群眾敞開大門?半月談記者調研了解到,鄉鎮政府主要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是擔心影響政府機關安全,關門有利于維持辦公秩序。“作為政府機關,對安全管理有要求,不能隨便進。”一位鄉鎮負責人說,“鄉鎮也是國家機關,如果不做一定設置,讓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機,后果不可估量。”
另一方面,一些基層干部認為,鄉鎮已經設有信訪接待中心和便民服務中心,沒有必要再開政府大門。多名鄉鎮工作人員說,群眾如果有事,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接待,沒事不要亂進,“政府大院不是公園,不可以隨便逛”。
開門辦公是否容易失序?半月談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鄉鎮政府大院開放后,管理秩序并未出現“不可控制”的情況,反倒是群眾“點贊”更多了。半月談記者在江蘇泰興市宣堡鎮、靖江市孤山鎮等地看到,群眾可以自由進出鎮政府,到各個部門也沒有受到阻攔,政府辦公秩序未受影響。一些鄉鎮政府對群眾開放后,干群關系更加緊密。例如,在農忙時節,一些鄉鎮政府會主動敞開大院,讓農戶曬糧。金黃的稻谷鋪滿潔凈的院壩,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這不僅解決了群眾需要曬糧場地的燃眉之急,更在日復一日的相處中,讓干部與群眾的心貼得更近。
近年來,全國多地鄉鎮政府敞開大門,受到群眾歡迎。江蘇揚州市政府每逢國慶等節假日,都會為游客提供餐飲和免費停車服務。安徽六安市舒城縣政府大院隨意進出無門禁,自由停車不收費,被群眾稱為“比自家小區還容易進出的政府大院”。舒城縣一名政府工作人員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政府大院要為群眾服務,當然不應該關著門,進來‘看稀奇’的人不多,不會影響政府工作。”
不開放鄉鎮政府大院也不影響群眾辦事?不少群眾認為,鄉鎮政府大院是為群眾服務的地方,沒有特殊情況不應該設門檻。即使設有信訪接待中心,但有些問題需要主要領導解決,群眾進出不方便,反映問題找不到人,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基層政府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敞開大門踐行群眾路線
有關專家、受訪干群認為,做群眾工作,最怕干部和群眾之間有距離感。鄉鎮政府是與老百姓接觸最多、最直接的部門,沒有特殊情況應該向群眾敞開大門,成為化解基層矛盾糾紛的前沿陣地。

人們在鎮政府廣場上晾曬糧食 黃偉 攝
——拆除干群心理圍墻。當鄉鎮政府打開大門,以更加開放的心態面對群眾,群眾自然會感受到這份誠意與溫暖,黨群干群關系必然更加融洽。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說:“隨便進出,對于群眾來說,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認同感’與‘獲得感’,開放的是大院,體現的是為民理念。”
——增強基層服務意識。鄉鎮政府大院開放后,可以滿足群眾避暑、躲雨等突發或臨時性需求。一些鄉鎮政府大院位置優越、景色宜人,不應成為少數人獨享的“深宅大院”,開放后可以為群眾提供放松休閑、錯峰停車等服務。
——更多傾聽群眾心聲。群眾到鄉鎮政府大院,直接向鄉鎮領導反映意見、提出建議,有助于基層政府更加準確地把握群眾需求,讓中央政策更好落地,同時能激發群眾更加主動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江蘇一位鄉鎮書記坦言:“一些群眾希望找鎮干部幫助解決問題,我們應該敞開大門。”
——利于接受群眾監督。讓群眾進出自由,將政府工作置于陽光之下,接受群眾的檢驗和評判,有利于建立透明、廉潔、公正、高效的基層治理體系。一些基層干部表示,相較于信訪、舉報等正式渠道,“隨時可看”的日常監督更高效、更可持續。
編輯: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