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縣(市)人民醫院接入“5G+醫療健康”遠程應用系統、建成急診急救“五大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實現全覆蓋……這是2022年5月甘孜州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縣醫院工作開展以來結出的碩果。
三年來,浙江省金華市人民醫院、婺城區人民醫院以及省內31家三級醫院積極響應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累計選派35名院長和278名醫療骨干奔赴川西高原。他們帶著技術、理念和情懷,與當地醫護人員一起,讓曾經“看病遠、看病難”的農牧民群眾,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縣”的愿景。
技術突破
從轉診到“家門口救治”
“要是擱以前,我這病得去外地大醫院治,光路費就得花幾百元。”今年5月,在鄉城縣人民醫院做完膝關節置換手術的多登感慨道。他是首位在鄉城縣接受該手術的患者,能夠就近診療得益于瀘州市人民醫院“組團式”幫扶醫生帶來的骨科新技術,為其免去路途奔波的同時還減輕了經濟負擔。
鄉城縣曾因技術缺乏,急危重癥患者轉診率居高不下。2022年,瀘州市人民醫院選派的幫扶團隊到達后,瞄準縣域醫療難點,填補多項技術空白,包括開展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讓患者重見光明、建立覆蓋縣鄉村的三級急救網絡。如今,當地急性心梗患者從入院到溶栓的時間從70分鐘縮短至20分鐘,急危重癥轉運全流程1小時內就能完成。
這樣的突破在甘孜州遍地開花:德格縣人民醫院建成全州首個“5G+遠程ICU”;甘孜縣人民醫院成立全州首個縣級醫院病理科,并與幫扶醫院打通遠程診斷通道;理塘縣人民醫院建成全國海拔4000米以上地區的首個高原睡眠呼吸障礙診治中心……新技術還不斷向高難度領域延伸:九龍縣人民醫院開展的經皮椎間孔鏡椎間盤摘除術在州內領先;巴塘縣人民醫院建成百級層流手術室,成功開展急診開顱等復雜手術……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甘孜州縣級醫院開展住院手術1766臺次,三四級手術占比38.92%,手術臺次較2022年同期增長108.25%。
人才培育
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曹老師,這臺開顱手術,我可以主刀嗎?”在甘孜縣人民醫院會診室,外科醫生蔣元朝向幫扶專家曹毅請纓。
等待救治的是一名因意外導致顱腦損傷的6歲患兒,病情危重。以往這類復雜手術需長途轉院,但在高原缺氧環境下,轉運風險極大。危急時刻,甘孜縣人民醫院外科與手麻中心迅速行動,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組團式”幫扶專家曹毅的指導下,反復推敲手術方案。
術中,蔣元朝沉穩操作,將“老師”曹毅傳授的技術運用得恰到好處。在團隊3.5小時的緊密配合下,手術順利完成。這是甘孜縣本土醫療團隊獨立完成的州內縣級醫院首例6歲兒童開顱手術。
“技術要扎根,必須讓本地醫生挑大梁。”曹毅作為幫扶專家駐點甘孜后,從解剖定位到止血技巧,手把手帶教本土團隊。在他的培養下,甘孜縣人民醫院外科已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這樣的“師帶徒”模式,是甘孜州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的核心密碼。各縣根據實際,創新培養模式:稻城縣人民醫院實施“金字塔”形的“三員”培養計劃,對全院人員進行面上輪訓、骨干人員進行孵化培養、領軍人才進行重點培育;巴塘縣人民醫院推出“3+3+N”四維培養模式,93對師徒結對,培養本土醫護人員117名;得榮縣人民醫院通過“學術周”搭建交流平臺,有效提升本土醫務人員專業技術能力和綜合服務水平。
通過幫扶團隊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計劃,在臨床實踐中給予悉心指導,本土人才快速成長。色達縣人民醫院培養出結核耐藥基因檢測等4支本土專家團隊,累計完成檢測7000余例;道孚縣人民醫院婦產科醫生可獨立開展腹腔鏡手術,消化內科實現無痛胃腸鏡檢查自主化。2024年,甘孜州執業醫師資格考試通過率達51.46%,較2022年提高20.36個百分點,首次突破50%。
“以前總擔心專家走了技術就斷了,現在一些本土醫生能頂上來了。”三年來,甘孜州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完成“團隊帶團隊”120個,“師帶徒”1078人,選派1936名衛技專業人員到幫扶醫院跟崗學習,一支“帶不走、靠得住”的醫療隊正在高原扎根。
服務升級
全鏈條守護健康
“大家掃這個二維碼,就能看腰椎康復操視頻了。”在瀘定縣人民醫院中醫科的“健康云宣教”墻壁前,護士正教患者用手機學習康復知識。墻壁上那棵貼滿二維碼的“樹”,藏著10余種常見病的養護知識,老年人也能一學就會。
醫療幫扶的深意,不僅在于治病,更在于筑牢健康防線。甘孜州各縣級醫院通過優流程、建中心、強管理,讓健康服務觸手可及——
智慧醫療打破時空限制。瀘定縣人民醫院建成全州首個三星級智慧醫院;爐霍縣人民醫院建成遠程影像、心電診斷系統,與內地三甲機構實時聯通;理塘縣搭建可視化綜合決策駕駛艙,讓醫院管理更精準。
健康管理關口前移。康定市人民醫院改造體檢中心,推出“高原定制+個性化”服務,三年體檢量達4.8萬人次,較幫扶前增長75%;丹巴縣人民醫院建成集健康宣教、疾病預防、慢病管理“三位一體”的健康管理中心,高血壓、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規范管理率提升至86%;新龍縣人民醫院打造“阿媽啦小課堂”,采用藏漢雙語的形式進行婦幼健康宣教。
便民措施暖人心。鄉城縣推行“先診療后付費”制度,年服務患者4.7萬人次;雅江縣建成血液凈化中心,尿毒癥患者單次透析自付僅32元;石渠縣先后開展“醫療服務走進軍營”和“送健康和溫暖,云端在行動”大型義診活動。
2022年6月以來,甘孜州健康體檢44.4萬人次,農牧民健康意識逐步增強;全州縣醫院累計門急診247.63萬人次,縣域就診率持續提升,群眾滿意度普遍超過90%。
從雪山腳下的鄉城到草原深處的石渠,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如多彩的格桑花,在川西高原綻放。跨越千里的醫療專家、日益精進的本土骨干、愈加便捷的診療服務,共同書寫著“健康四川”的新篇章——讓更多的藏族同胞,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服務。(記者 蒲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