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抖音安全與信任中心在北京舉辦首場專家交流會,10位學者出席并發言。本次交流會旨在聯動社會各界共議“算法向善”,推動提升算法和治理透明度。

抖音安全與信任中心展廳演示內容管理偏好設置
今年初,抖音宣布將建立安全與信任中心,擬推出10項措施,切實推動平臺工作透明化,創建安全與信任的平臺環境,打造更良好的網絡生態。抖音安全與信任中心網站于3月底開始試運營,公開算法技術原理及平臺治理政策。今年4月,抖音在北京舉辦“安全與信任中心開放日”活動,抖音算法工程師現場講解推薦算法原理及抖音算法的特點。
此外,抖音將依托安全與信任中心,面向社會不同領域,不定期組織研討會、座談會,回應社會關切的議題,接受公眾監督。本次專家交流會為首場活動,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邱澤奇、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彭蘭、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胡泳、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劉海龍、中國政法大學數據法治研究院教授張凌寒、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欣、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師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王小偉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董晨宇、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趙璐等學者出席。
溝通會上,專家學者針對公眾關心的算法議題展開討論,包括算法與信息繭房、算法與人的互動關系等議題。
邱澤奇教授表示,推薦算法在本質上是一套提升用戶搜尋效率的匹配算法,即算法試圖匹配用戶此時的興趣。由于用戶興趣一直在變化,算法也無法始終做到精準匹配。此外,內容分發平臺面臨的一個困境是到底要滿足人的社會性,還是順應人的自然性。社會性和自然性是人類自身的困境,讓平臺努力做好二者的平衡有難度,不過,也是平臺的優勢所在。
邱澤奇教授建議平臺把社會責任融入在生產服務之中,為用戶匹配更多高信息密度的內容,“我不太贊同把內容劃分為低質和高質或劣質與優質,不同人群對優質內容的定義不同。高信息密度內容、低信息密度內容是中性的說法,用信息密度歸納或更準確。”
彭蘭教授提出,當下算法越來越聰明,能更好地滿足人的需求,但平臺要防范沉迷問題,特別是現在算法會主動推薦多樣內容,在“繭房”打破之后,用戶的使用時長可能更長了。彭蘭教授關注到抖音對優質內容提出了“獲得感”指標,希望平臺未來對該指標有更量化、可執行的標準。
除了以上算法議題,專家圍繞AIGC濫用、擺拍治理、流量分配、數據隱私等問題也展開了討論。
劉海龍教授提及謠言治理的難點,他認為未來大模型技術能用機器識別虛假信息,可能會提升打擊謠言的效率,但在新技術的使用上仍有爭議,“一個消息在傳播的過程中可能會反轉,存在不確定性,禁止傳播對平臺來說風險最小,但是從公眾利益角度來講,我們需要知道這個事情。”
師文副教授建議平臺推進用戶瀏覽記錄的可視化。“不管是年度清單盤點,還是給用戶提示彈窗,給一個審視自己瀏覽記錄的機會。國外有些實證研究證明,這些舉措能幫助用戶自我監督,而且能增加用戶的掌控感。”
今年5月,抖音全面升級“使用管理助手”,為用戶提供了觀看時長分析和內容偏好管理的便捷工具。用戶可以使用“減少 - 默認 - 增加”三級按鈕調節內容權重。同時,抖音還提供了“屏蔽設置”和“不感興趣”功能。用戶可以在“使用管理助手”添加“不想看到的內容”;在瀏覽視頻時,也可長按視頻,或點擊視頻右下角的“分享”按鈕,在彈出的菜單中點擊“不感興趣”,算法就會減少此類視頻的推薦。

抖音“使用管理助手”:用戶可自主設置推薦風格、內容偏好、屏蔽關鍵詞
抖音安全與信任中心將持續組織專家、媒體溝通會,聯動社會各界共同推進算法向善。抖音依托安全與信任中心官網 95152.douyin.com ,面向社會公開抖音算法原理、社區規范、治理體系和用戶服務機制;“用戶服務”板塊中,網站提供了常見問題答疑,及未成年人保護、人身與財產安全服務、用戶與企業權益服務等路徑指引。
推動算法透明公開是一項長期工作,抖音將持續優化算法機制,不斷提升平臺工作透明度,回應社會關切的議題,讓科技進步服務美好生活。歡迎社會各界的討論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