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多元民族文化交織碰撞,奏響著和諧共生的動人旋律。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紅石榴”文化促進會恰似一條堅韌的紐帶,將全鎮各族人民群眾緊密相連,在促進民族團結、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
黨建領航,把穩民族團結“方向盤”
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紅石榴”文化促進會自誕生之初,便在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黨委的堅強引領下開展工作。這一政治優勢如同穩固的基石,為促進會各項事業的發展筑牢了根基。促進會深刻領會黨的民族政策精髓,將其貫穿于工作的每一個環節。

政策宣講,播撒民族團結“金種子”
為了讓黨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規深入人心,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紅石榴”文化促進會深入社區、農村、學校,開展形式多樣的政策宣講活動。
在社區廣場,宣講團舉辦“民族政策進萬家”主題活動。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現場講解等方式,向過往群眾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工作人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結合實際案例,為群眾解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等內容。一位大爺聽后激動地說:“以前對政策一知半解,現在聽了講解,心里亮堂多了,也感受到了黨和國家對我們各民族的關懷。”
在學校,宣講團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主題講座。通過圖片展示、視頻播放、互動問答等形式,向學生們介紹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風俗習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觀,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講座結束后,學生們紛紛表示要尊重各民族的同學,和大家友好相處,共同進步。


暖心服務,搭建民族團結“連心橋”
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紅石榴”文化促進會始終將各族群眾的冷暖放在心上,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用實際行動詮釋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在生活方面,促進會關注困難群眾的生活狀況。在春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期間,組織開展“送溫暖、獻愛心”走訪慰問活動。工作人員帶著米、面、油等生活物資,深入困難群眾家中,與他們親切交談,了解他們的生活困難和需求,并鼓勵他們樹立信心,克服困難。一位獨居老人接過慰問品時,眼中閃爍著感動的淚花,緊緊握住工作人員的手說:“謝謝你們,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聯誼交流,綻放民族團結“幸福花”
為了增進各民族之間的了解和友誼,促進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紅石榴”文化促進會經常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座談會。邀請各民族居民代表圍坐在一起,分享生活中的點滴故事,交流民族文化和生活習慣。在一次座談會上,一位漢族大媽講述了自己和鄰居回族大媽相互幫助、共同生活的感人故事。她說:“我們雖然民族不同,但就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尊重,互相照顧。”大家聽了紛紛點頭表示贊同,現場氣氛溫馨而融洽。通過這樣的座談會,增進了鄰里之間的感情,促進了民族團結。


規范組織,筑牢民族團結“保障墻”
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紅石榴”文化促進會深知,健全的組織體系和規范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促進會實行民主集中制,設立了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紅石榴”文化促進會委員會作為領導機構。
在會員發展方面,促進會遵循自愿原則,廣泛吸納全鎮各族人民群眾成為會員。會員們在本會中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可以參加本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反映各族人民群眾的意見和要求,對本會工作提出批評和建議。為了加強會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會定期組織會員培訓和交流活動,提高會員的綜合素質和服務能力。
促進會委員會委員由會員推舉選舉,鎮黨委討論研究后產生,每屆任期四年。委員會成員不僅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黨的民族方針和政策,還熱心民族工作,在民族工作中有一定影響力。他們以身作則,積極履行職責,執行會員代表大會決議,制定和修改本會章程,組織各項活動。在委員會的帶領下,促進會的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為民族團結事業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紅石榴”文化促進會以其務實的行動、真摯的情感,成為了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中流砥柱。在未來的征程中,促進會將繼續砥礪前行,不斷探索創新,讓民族團結之花在興勝鎮的大地上綻放得更加絢爛多彩,共同譜寫內蒙古包頭市興勝鎮民族團結進步和諧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