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高晗 王澤宇
在新疆塔城地區沙灣市,一道色澤紅亮、香氣撲鼻的大盤雞,不僅承載著幾代人的味覺記憶,更成為打開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大門的“金鑰匙”。20世紀80年代,李士林等第一代廚師開始炒制大盤雞,如今沙灣市已有千余家以大盤雞為主菜的店鋪,形成年產值千萬元級的產業。沙灣大盤雞烹飪技藝,也從民間手藝升華為非遺技藝。
一盤雞“鳴響”一座城,沙灣市走出了一條一道菜帶動種植、加工、文旅三大產業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新路徑。

李士林在烹制大盤雞
興起:國道邊的“公路名菜”
沙灣大盤雞的誕生,與穿城而過的國道緊緊綁在一起。40多年前,奔波在長途線上的貨車司機們,常在沙灣歇腳補給,“量大實惠、葷素搭配”的用餐需求催生了這道“公路名菜”。
76歲的李士林回憶道:“當時炒好雞后用小盤裝,司機師傅都嫌不過癮,直接要求用盛拉條子的盤子裝,大盤雞也因此得名。”自此,沿著312國道,靠著司機們口口相傳,這道藏著市井智慧的菜肴,逐漸火遍全國。如今,312國道沙灣段兩側,早已形成“大盤雞一條街”。每到傍晚,街道旁店鋪的燈牌次第亮起,成為南來北往旅客心中的“美食地標”。
為了讓食客吃得放心,沙灣市今年推出“你訴我賠”機制。沙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副書記、局長鄭健說,消費者對菜品質量、服務態度等方面有任何不滿,都可通過專門的投訴渠道反饋,市場監管部門會及時介入。若確屬商家責任,督促商家第一時間賠付,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推動沙灣大盤雞行業健康發展。
食材安全是做菜的根本。為了守住大盤雞的“鮮”,沙灣市盛澤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食材質量追溯系統,為每只雞辦了“數字身份證”——印著專屬碼的溯源腳環。公司總經理焦文才說:“消費者就餐時可掃碼了解食材從養殖到餐桌的全過程動態信息。”
近年來,沙灣市大盤雞協會聯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質量檢驗檢測協會,出臺《沙灣大盤雞烹飪技術規范》《沙灣大盤雞餐飲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沙灣市大盤雞協會會長劉長林表示,標準化不是束縛,而是要讓大盤雞產業在現代市場中發展得更好。
312國道如今也迎來了大批研學青少年。他們參觀辣椒展廳,了解辣椒的種植與加工歷史,體驗辣椒采收,不僅感受田間地頭的樂趣,還能學習烹飪技藝,親手制作大盤雞。
融合:一盤雞撬動全產業鏈
劉長林表示,沙灣大盤雞的魅力,不僅在于其獨特的口感與風味,更在于其背后那條完備且有韌性的產業鏈。大盤雞的靈魂,藏在安集海鎮辣椒的辛香里,裹在博爾通古鄉馬鈴薯的綿糯中,更滲在天山北坡林下土雞的鮮嫩里。從優質食材鮮采直供,中央廚房統一切配,到美味佳肴的噴香出鍋,每份大盤雞都離不開標準化的流程保障。
在中國辣椒之鄉沙灣市安集海鎮,辣椒產業已經實現辣椒育苗、移栽、采收全程機械化,辣椒加工基地配備先進的色選機、烘干機,為大盤雞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食材。扎根在此的一些農產品加工企業,制作出了多種口味的辣椒醬產品,讓大盤雞的口味更加多元豐富。
馬鈴薯也是大盤雞中不可或缺的食材。博爾通古鄉的馬鈴薯以“淀粉含量高、口感沙甜”而聞名。2023年,博爾通古鄉獲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該鄉副鄉長姜澤文告訴半月談記者,當地土塊不板結,富含硒元素,長出來的馬鈴薯光亮飽滿,有機質含量高,是做大盤雞配菜的首選。當地農民和大盤雞商家建立了緊密的訂單農業種植合作關系,富余的馬鈴薯還遠銷海外市場。
在大盤雞產業化進程中,沙灣市通過中央廚房和食品加工雙輪驅動,破解標準化難題,拓展了市場半徑。味美達中央廚房日均處理500只雞,從去雜、清洗到切配等環節,有16步標準化流程。公司總經理李霆說,過去每家店口味不一,現在中央廚房統一配送,確保大盤雞品控一致。“引入真空包裝技術更讓這道美食‘飛’向全國,讓更多人能夠品嘗到沙灣美味。”
紐帶:一盤雞打響城市名片
沙灣市以“大盤雞”為紐帶,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美食+文旅”消費新場景,年吸引游客超百萬人次,這道美食自然成為城市最亮麗的名片。
沙灣市大盤雞美食文化旅游節已舉辦十屆,形成“百店炒雞”“千人共品”等品牌活動。今年旅游節期間,沙灣市160家餐館參與,店鋪日均售雞100只,不少來新疆旅游的外國游客前來品嘗。
在沙灣市市場監管部門指導下,沙灣市大盤雞協會正依托沙灣大盤雞集體商標,全力打造沙灣大盤雞品牌授權示范店,通過示范店的引領作用,提升整個沙灣大盤雞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
2024年,沙灣市博物館大盤雞展廳開放。通過現代化展陳設備,游客在互動性的參觀體驗中可以了解大盤雞文化在沙灣的起源、傳播與發展的“前世今生”。
接力棒也傳遞到年輕人手里。跟隨公婆學習大盤雞烹飪技藝的馬榮剛工作時,店里顧客多是公婆的老熟人。現在,認準她的回頭客越來越多,更有不少新客前來打卡。據了解,沙灣市已制定5年保護計劃,每年培訓200名廚師,確保這道承載著無數人記憶的傳統風味能夠代代相傳、歷久彌新。
在年產值突破千萬元大盤雞產業的帶動下,沙灣市已形成了種植、養殖、加工、餐飲、文旅的完整產業鏈,吸納上萬人就業。沙灣大盤雞的烹飪技藝在2024年入選第六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歷經40余年,這道誕生于公路邊的民間美食,已被國人熟知和接受。沙灣市文化館館長高永強說,入選非遺更增加這道菜的文化厚度,通過短視頻、文創產品、傳承人培訓等方式,大盤雞烹飪技藝正轉化為可傳播的文化IP。如今,大盤雞不僅是一盤菜,更是沙灣的符號、新疆美食的代表,正一步步走出全國、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