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毛振華 宋瑞
改革開放之初,職工文學發端。1979年,《人民文學》發表天津重型機器一廠工人蔣子龍的短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小說中,喬光樸廠長作為典型人物,被寄予時代與人民的熱切期望。那一時期,以《喬廠長上任記》為代表的文學作品塑造了改革者形象。
兩年前,天津市總工會聯合天津市作家協會、中國工人出版社,啟動了天津職工作家培育工程。一批由職工創作的文學作品以生動鮮活有張力的表達,再次引發社會廣泛思考與共鳴。
起源地吹響重振號角
近年來,網絡文學興起,優秀作品頻出。盡管其中不乏現實題材作品,但網絡文學中仙俠、科幻、宮斗、穿越等題材仍占據較大比重。
中國作家協會原副主席、天津市作家協會原主席蔣子龍認為,現在的文學作品以及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劇,不少屬于穿越玄幻、古裝宮斗等題材類型,而反映現代生活的題材多集中在辦公室戀情等方面,工業題材的文學作品寥寥無幾。
意識到當下文學創作存在的問題,天津啟動職工作家培育工程,面向天津市職工征集5萬字以上中長篇小說,利用座談會、推進會、讀書分享活動等,吸引廣大文學愛好者積極參與,并從大量職工作品中選出10部中長篇小說。天津市總工會邀請作家、評論家對入選作家悉心指導。相關作品在原有基礎上拓展完善,經過精心打磨,最終出版。
這些作品出版一年來在社會層面引發積極反響。在蔣子龍看來,職工的視野里有真東西、生活中有真體驗、情懷中有真良心、筆尖上有真表達,這就從根本上杜絕了胡編亂造。
現實題材作品傳遞情感溫度
“天熱,沒有一絲風,知了在樹上煩躁地叫著,每個工人的頭上都有一把大遮陽傘,幾十把遮陽傘幾乎把場地都遮住了,院子里到處是機器轉動的嗡嗡聲……”這是梁秀章此次出版的小說《青銅雕像》中的一段。
梁秀章這部作品反映了其所生活的靜海區子牙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態之變,小說主人公李清泉綜合了當地多位拆廢小企業家的真實經歷。“為了將循環產業中的拆解鏈條寫清楚,我到廠里和工人聊天。”在他看來,文學作品不關注現實,就沒了生機。
從事工會工作10余年的閆強,創作了小說《“姐夫”駕到》,講述了工會干部林海的成長故事。工會職工大病救助政策、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等素材,都被他融入小說。
宣揚一夜暴富、推崇奢侈消費……近年來,類似不良思潮出現,對奮斗、誠信、樸素、勤勞等主流社會價值形成沖擊,亟待用積極向上的文學作品凝聚社會共識。在小說《車間主任》中,作者于俊杰以車間主任視角將民營企業的創業艱辛與貢獻娓娓道來;在《“姐夫”駕到》中,讀者能夠感受到基層工會組織的活力與凝聚力。
培育新人,做強職工文學陣地
“我們希望通過這項工程發現和培養一支扎根天津、面向全國的新時代職工作家隊伍,推出一批謳歌新時代、弘揚主旋律的優秀文學作品,凝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精神力量。”天津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楊春武說。
天津市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桂元介紹,天津是文學重鎮,先后涌現出孫犁、梁斌、袁靜、王林、楊潤身、蔣子龍、馮驥才、劉航鷹等一大批作家。天津市工人業余文學創作研究社于1956年成立,方紀、孫犁、梁斌等文學前輩傾力扶持工人作家。
職工文學未來要天地寬廣,關鍵在于培育新生力量。當前,天津市作協和天津市總工會聯合啟動了“讀者文學沙龍”“職工周末課堂”等活動,利用職工周末工余時間,邀請知名作家開設專題講座,不斷發現和培育優秀職工文學創作新人。
時下,天津市作協副主席張楚與刑偵題材中篇小說《堅不可摧》的作者穆繼文在“結對子”。“我們交流很頻繁,有了專業作家指導,我的小說在結構布局、情節構思、語言運用等方面更加成熟。”穆繼文說。
中國工人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董寬表示,目前已經啟動新時代中國工業文學(職工文學)高質量攀登計劃出版資助項目,支持和鼓勵全國職工作家創作出版更多反映工業題材、工人題材的精品力作。
編輯: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