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沈陽11月8日電(記者張逸飛)哨聲清脆,手勢果斷——在東北英才學校的籃球館里,六年級一班的李沛澤正專注地執裁一場班級聯賽。這位從小與籃球結緣的少年,如今以裁判身份站上賽場,對規則有了全新理解。
“原來自己打球時也經常犯規,現在通過裁判培訓,同學們都更懂規則了。”李沛澤說。他的轉變始于去年學校啟動的“小裁判員培養計劃”。體育老師李奕杭回憶,隨著校園班級聯賽火熱開展,4名體育教師已無法滿足裁判需求,“何不讓學生來試試?”

學校首先通過個性化課程選拔苗子,開展系統培訓。模擬比賽中,孩子們從不敢吹哨到從容執裁,逐步成長為聯賽的“執法官”。為進一步提升專業性,學校還邀請沈陽體育學院專家參與指導。
“這是運動場上的思政課。”副校長于淼介紹,學校已在籃球、乒乓球、足球等項目培養多名學生裁判。前不久的校園乒乓球聯賽,300余場比賽全部由學生執裁。最令人欣喜的是孩子們規則意識的轉變——“他們從追求勝利的運動員,轉變為維護秩序的裁判員,這種角色轉換帶來的是深入骨髓的規則敬畏。”
在最近一場籃球聯賽邊線,二十余名低年級學生認真觀摩。每當小裁判做出判罰,場邊就會響起細細的討論聲。這種以賽代練的方式,讓規則意識在校園里悄然生長。

沈陽體育學院籃球教研室副主任楊尚千是項目的專業支持者。為讓孩子們聽懂規則,他專門開發了小學生版課件,將復雜的150多種裁判手勢簡化為10余個常用動作。“不是要培養專業裁判,而是播下規則意識的種子。”這位國家級裁判認為,高校有責任反哺基礎教育,“我們要搭建平臺,讓每個孩子找到適合的角色。”
如今,獲得執裁證書的學生成了校園里的“小明星”。他們在課間自發組織比賽,自覺維護規則,用行動影響著更多同伴。正如于淼所說:“當孩子們把規則內化于心,教育便真正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