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月談評論員 徐寧
金秋十月,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對未來五年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戰略擘畫,審議《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夯實基礎、全面發力的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是乘勢而上、接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又一次總動員、總部署。
在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現。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分析研判“十五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時指出,要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積極識變應變求變,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推動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全局的戰略任務取得重大突破。
識變應變求變是一個有著內在邏輯的有機整體。其中,識變旨在觀察變局,更新認識。
變化是永恒的時代主題?!笆逦濉睍r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復雜變化,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既面對更多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又面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等內部挑戰。只有準確把握“十五五”時期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所處歷史方位,才能做出精準預判,進而周全應對。
看國際,全球政治經濟格局面臨三重疊加的演變預期。一是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日益抬頭,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構壓力,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二是科技競爭白熱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部分發達國家為保持自身科技霸權地位,厚筑技術壁壘,世界科技創新秩序面臨重構。三是世界經濟復蘇動能疲弱,經濟周期波動加劇,不同國家增長分化趨勢明顯。

觀國內,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有效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民生領域存在短板,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社會矛盾化解和風險防范工作還需要加強;全面深化改革正處于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
面對國內外形勢的變化,準確識變,重在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兩個大局”相互交織,相互激蕩。謀篇布局“十五五”,必須辯證認識和把握國內外大勢,統籌“兩個大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把黨和國家事業、人類進步事業放到歷史長河和全球視野中統籌謀劃。
變與不變是辯證統一的。準確識變,還要在變局中把握不變因素。應當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完整產業體系優勢、豐富人才資源優勢更加彰顯。這是我們站在更高歷史起點上,繼續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定力。
在識變應變求變中,應變旨在因勢而動,順勢而為。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我國十四億多人口整體邁進現代化社會,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艱巨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發展途徑和推進方式必然具有自己的特點。正是科學把握、積極回應國內外發展大勢之變,黨中央提出了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發展理念、新發展階段、新發展格局、新質生產力等一系列重要原創性概念、創新性舉措,指引我國經濟航船乘風破浪,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發展成就。
科學應變,重在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方法論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為我們研究變局、應對變局提供了“總鑰匙”。要學會運用蘊含其中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形勢、預判風險、指導實踐,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從容應變、處變不驚。

針對美國在科技上構筑“小院高墻”,打壓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沉著應對,加快了自主創新步伐,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領域創新成果密集井噴,還在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上實現超越;針對部分西方發達國家通過“筑墻設壘”“脫鉤斷鏈”,大搞單邊制裁、極限施壓,我國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有效降低了外部風險的沖擊;針對美國濫施所謂“對等關稅”,我們以國內大循環的內在穩定性和長期成長性對沖國際循環的不確定性,適時推出一系列提振國內消費政策,同時打出穩外貿政策組合拳,加大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貿易往來,有效分散了單一市場波動風險……種種有效對策,正是科學應變、化被動為主動的體現。
在識變應變求變中,求變旨在創新突破,主動作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堅持不立不破、先立后破,堅定不移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籬、破除妨礙發展的體制機制弊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推出336項重大改革舉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不僅系統集成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成果、制度成果、實踐成果,而且首次系統描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圖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發出新征程上將改革進行到底的動員令,擘畫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在一次次積極變革中,我們以“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勇氣和智慧,啃下了不少硬骨頭,攻克了不少難關。
主動求變,需要在風險挑戰中發現機遇。進入“十五五”時期,危機并存、危中有機、??赊D機。變局客觀存在、不容回避,變局中也預示著新局。
比如,全球加速綠色低碳發展轉型的大趨勢不可逆轉,同時綠色低碳發展需求巨大與綠色產能不足并存。我國正是抓住這一機遇,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帶動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產品為代表的“新三樣”保持較快增長。
主動求變,需要瞄準薄弱環節,補齊發展短板,鍥而不舍,攻堅制勝。從“一五”到“十四五”,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逐步把積貧積弱的農業國建設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下一個五年,必須發揮歷史主動,做到“六個堅持”: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人民至上;堅持高質量發展;堅持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
時代的潮流浩浩蕩蕩,歷史的腳步永遠向前。我們要十分清醒地看到,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艱巨性、復雜性、繁重性世所罕見。只有積極識變應變求變,才能確保“十五五”規劃科學制定并順利實施,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