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山西汾酒聯合新華社品牌工作辦公室、半月談雜志社在山西省太原市共同舉辦汾酒第二階段高質量發展戰略研討會。本次研討會以“行穩致遠,質領未來”為主題,匯聚政企學研多方智慧,致力于為汾酒找準政策共振點、夯實戰略執行力,為更好實現“全要素、高質量、又好又快扎根中國酒業第一方陣”的階段目標建言獻策。
本次研討會邀請到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長孫若風,在主旨發言環節進行政策分析與趨勢研判。他表示,深入推動文旅融合,是賦能品牌建設、助力汾酒穿越周期,實現第二階段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長孫若風發言)
突出特色,強化優勢,筑牢文旅賦能的根基
汾酒擁有6000年的釀造史,是中國白酒產業的奠基者,更是清香型白酒的鼻祖。這份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底蘊,是最核心的資產。孫若風認為文旅賦能的首要前提,就是將這種深厚的“特色”轉化為可感知、可體驗的“場景”。
他認為,近年來汾酒在“如何讓清香型能夠說得出、聽得到、看得見”這方面又有了新發展。汾酒要突顯自身特色,彰顯“清香品格”。將“清蒸清燒”、“一清到底”的工藝特點,與汾酒文化中“清正”、“清凈”的精神內核相結合,通過文旅體驗,向消費者傳遞一種清新、高雅、健康的生活方式,強化“清香國酒”的品類領導者和價值標桿地位。
加強創意,講好故事,賦能品牌靈魂
在信息過載的時代,好的故事本身就是最強的流量。文旅融合的核心是“以文化人”,而“化”的關鍵在于富有創意的敘事。孫若風強調,“說故事、講特色、搞創意,歸根到底就是要說故事,目前文化產業轉型,就是小故事、小細節、小切口,就在往這方面轉。”汾酒要系統化構建故事體系,圍繞“青花汾酒”(高端典雅)、“杏花村酒”(詩意人文)、“竹葉青酒”(健康養生)三大品牌的不同調性,打造差異化的故事線。
同時要創意化地呈現體驗內容,運用現代舞美科技、沉浸式戲劇、主題工作坊等形式,將歷史故事、釀造科學轉化為互動性強、參與度高的體驗項目,讓游客、消費者可參與、可體驗。共創共享是目前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要讓消費者能夠參與進來,充分提供情緒價值。
對接需求,增強面向銀發、青年群體的針對性
白酒消費市場正呈現結構性變化,精準對接銀發群體與青年群體這兩大主力需求,是拓展增量的關鍵。孫若風指出,要緊抓健康養老需求,深耕“銀發經濟”,將竹葉青酒的品牌體驗與康養旅游、中醫藥文化深度結合。同時要擁抱“青年市場”,針對年輕人追求新奇、社交等特點,打造符合他們審美和消費習慣的產品,讓年輕人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認識并愛上汾酒文化。
從實際出發,開展融合,與當地城鄉發展融為一體
文旅賦能不應是孤立的景點建設,而必須與當地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同頻共振。孫若風提議汾酒可以以汾酒老作坊、現代化產業園為核心,聯動整個杏花村鎮乃至汾陽市的旅游資源,規劃集非遺觀摩、美食體驗、鄉村旅游等于一體的精品酒旅線路。讓游客留下來、住下來,帶動本地餐飲、住宿、零售等產業發展,實現“以酒興旅、以旅促酒、酒旅富民”。“用融合的辦法來帶動鄉村振興,來促進城鄉發展,來帶動鄉域、縣域經濟”。
文旅賦能品牌,其核心在于將深厚的文化積淀,通過富有創意的體驗場景和與時俱進的傳播方式,轉化為品牌的情感認同和市場競爭力。相信通過以上路徑的探索,汾酒定能在這場深度調整中,不僅穩健穿越周期,更能借助文旅的翅膀,讓“中國酒魂”的品牌旗幟飄揚得更高更遠,為實現第二階段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