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在我國首個法定全國科普月啟幕之際,WAVE Summit 2025深度學習開發者大會9日正式召開。會上,中國科學技術館與百度聯合宣布首個“科技館智能體矩陣”正式上線,并同步啟動“未來之翼科普共創計劃”。
首個“科技館智能體矩陣”正式推出
2024年11月,中國科技館與百度聯合推出首個科技館智能體“胖科”。截止目前,超過70000人次觀眾通過“胖科”獲得了展品講解、館內導覽和服務信息。今年,雙方的合作進一步升級,中國科技館攜手百度,聯合山東科技館、新疆科技館、湖北科技館等27家科技館,共同推出首個“科技館智能體矩陣”,融合科技館服務和科普知識服務能力,成功構建全國首個以人工智能為支撐的科普服務聚合地。
“科技館智能體矩陣”由多個科技館智能體和特色科普智能體組成,創新集成多個多模態交互功能:觀眾上傳照片即可快速識別展品,讓展品講解“圖文并茂”;運用“拍照合影”功能生成專屬打卡創意照片;依托語音交互實現實時答疑;更有AI游記功能設計打卡路線、勛章體系,支持AI生成可分享的游記長圖,極大提升沉浸式體驗。
作為能夠聚合多館資源、支持多功能交互的科普服務聚集地,“科技館智能體矩陣”的推出標志著科普服務正式邁入“人機協同、開放共享”的新階段。中國科技館副館長廖紅指出:“這個科普服務聚合地的建立 ,充分說明了科普為大家,科普更靠大家。所有參與建設的28座科技館、4家企業及340名獨立開發者與有榮焉。”
“未來之翼共創計劃”發布,科普場館數據和場景將陸續開放
“希望文心大模型與科技館的合作,能夠為更多青少年提供更好、更多、更便利的知識獲取渠道”百度集團副總裁吳甜指出。
通過“未來之翼科普共創計劃”,科普場館將陸續開放數據資源與應用場景,百度也將攜手生態伙伴,基于文心大模型和飛槳的核心技術,以及星河社區云端算力資源,為開發者提供高效的AI工具和全面的技術支持,共同推動構建更開放、更普惠、更具啟發性的科普生態。
過去一年,中國科技館不僅打造出AI游記、科學開開門、橋梁知識等特色智能體,還攜手百度一同在南昌、哈爾濱、武漢、深圳、廈門五地舉辦"未來之翼——AI創客營"活動,開發出涵蓋地質、生物、健康等多個領域的283個特色科普智能體。
在江西南昌,學員自建的366天科技事件數據庫,讓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查詢日期秒變“中國科技史專家”;在湖北武漢,學員用“AI+3D虛擬地球模型”實現“點哪講哪”,把碎片化的地理知識整合在地球模型中;在福建廈門,“零基礎”的廈門大學建筑專業學生也能在短短五天內搭建起一個關注女性全周期健康的智能科普助手“她的四季花園”,驗證了技術普惠的可行性;在黑龍江哈爾濱,科技館輔導員開發出的“松果的森林奇遇”智能體,借童話般的敘事和兒童化視角,將“綠水青山”的理念講給娃娃聽。
科普的意義是帶領更多人推開科學的大門,探索未知的奧秘。它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思維的啟迪、創造力的激發和社會連接的紐帶。作為AI賦能科普的重要實踐,科技館智能體矩陣以及“未來之翼共創計劃”將進一步推動科普服務智能化升級,塑造出更多具有互動性、沉浸感和啟發性的科學體驗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