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傾聽·助力·共富 與億萬農民同心共行 致敬2025中國農民豐收節發布會”在北京召開。今年適逢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第八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
本次發布會以“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助力農民共同富裕”為主題,邀請了多位“豐收者”,通過鮮活的案例講述農業銀行金融助力鄉村振興與農民共富,展現秋收“豐”景。他們的故事,正是農行多年來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助力農民共同富裕的生動縮影。

發布會上,貴州邦朵茶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安興群講述茶葉“遠征”的經歷,2019年農行創新采用林權抵押貸出300萬元,開啟了她的“茶葉夢”。2020年7月,當洪水沖進廠房、泡爛茶葉,而貸款即將到期時,農行對300萬元貸款進行了展期。后來,農行又根據她擴大市場資金的需求追加200萬元貸款,幫助安興群把茶葉銷往非洲,走向世界。“暴雨中,是農行為我們撐起了一把傘。”安興群深有感觸地說。
寧夏紅寺堡區祥祥家庭農場創辦人王航弟深情講述了脫貧致富的經歷。從最初5萬元婦女創業貸款開啟枸杞種植,到20萬元的富民貸解決了收購、設備資金缺口,再到60萬元電商園生產線資金貸款,農行一直在背后支持著她的創業路。生產線開起來后,王航弟帶著鄉親們一起直播。不光賣枸杞,周邊鄉親的農產品都可以在電商園里直播銷售,一百多戶鄉親不出村就能掙錢。
來自黑龍江北大荒集團建三江七星農場的農戶石成祥,多年來累計從農行獲得各類貸款930萬元,他把“惠農e貸”親切地稱作“種地幫手”。回想起靠農行一路“輸血”把糧食從幾百畝種到上千畝的歷程,他感慨萬千,“這些年來,夢想一步步成真,每次轉身,都有農行在旁邊幫扶著。”
農行的貸款總是“雪中送炭”。延安市安塞區沿河灣鎮人大主席張光紅回憶,當地蘋果種植大戶姜聯合通過“惠農e貸”資金購買了防雹網,挽救了100多畝果園。嘗到甜頭后,他將擴大后的400多畝果園全部覆蓋防雹網。蘋果產業做大了,思路也打開了。南溝村搞農文旅融合、做直播帶貨、辦篝火晚會,兩年時間,40多萬游客走進南溝村,每年旅游收入超過3500萬元。
重慶市秀山縣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林成芳講述了農行對秀山縣全方位金融幫扶。翁紅珍大姐在丈夫確診“漸凍癥”、家中積蓄掏空且債務如山后,獨自承受著三個娃和兩位老人的生活重擔。就在此時,農行為翁大姐提供了5萬塊扶貧小額貸款,開起了“邊城小廚”餐館,翁大姐重燃了生活希望。林成芳介紹,在秀山,像翁大姐這樣被農行貸款托起的家庭還有很多。用林成芳的話說:“農行一家就支撐了全縣脫貧小額信貸的大半邊天!”
用金融薪火照亮鄉村,離不開在田間地頭奔忙的客戶經理。農行福建龍巖長汀河田支行客戶經理李文慰,40年沒換過單位,沒離開過長汀。他說:“這些年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當一個為鄉親們跑腿、幫他們解決資金困難的農行客戶經理。”今年已經57歲的李文慰,仍然堅持在一線幫老鄉講政策、辦貸款,同時也傾囊相授,把自己寶貴的工作經驗教給年輕的客戶經理。
農行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支行行長對山,回顧了他過去25年扎根基層的工作經驗,他認為,金融服務“三農”就是把政策化春風,把資金變種子,把服務做進群眾的期盼里,“金融服務不是冰冷的數字,不是報表里的金額,而是帶著體溫的信任,是融入血脈的責任。”

為互學互鑒、共促共進,本次發布會還發布了《中國農業銀行服務鄉村全面振興 助力農民共同富裕成果》,展示了農行在“三農”金融服務方面的創新實踐成果,涵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服務國家糧食安全、壯大縣域富民產業等8個重點領域,包含“富民貸”“糧農e貸”等15個典型模式。展望未來,農業銀行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鄉村全面振興部署要求,深耕縣域農村市場,加快典型模式推廣,深化金融科技應用,優化產品服務,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加有力有效的金融支持。(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