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麥宿手藝人&守藝人”成都巡展活動現場(10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怡寧 攝
新華社成都10月27日電 題:青藏高原東麓的年輕“守藝人”
新華社記者趙怡寧
暗金閃耀的利瑪銅、氣味獨特的藏香、質樸溫潤的黑陶……充滿時尚氣息的四川省成都市麓湖公園社區,近日迎來一群來自青藏高原東麓的藏族青年。
為期4天的“麥宿手藝人&守藝人”巡展活動上,他們不僅為人們帶來世代相傳的“絕活”,也帶來了他們與“老手藝”共同成長的青春故事。
麥宿位于橫斷山脈腹地、四川與西藏交界處的雪山河谷,超過30家手工藝坊、2000多名手工藝匠人世居于此,以手工業為生。
在商業模式與市場環境日新月異的今天,麥宿的年輕人不甘于只做一名傳統“手藝人”,他們用現代思維與專業學識為傳統手工藝打開新領域的大門,成為一名守護傳統并讓其生生不息的“守藝人”。
出生于利瑪銅手工藝世家的達瓦卓瑪,大學時出國學習商科,2017年學成歸國后與弟弟接管了家里的工坊。“當時工坊已經遇到經營困境,我知道必須嘗試新的經營方式,打開更大市場。”她回憶道。

在“麥宿手藝人&守藝人”成都巡展活動現場,達瓦卓瑪(左三)為參觀者介紹展品(10月24日攝)。新華社發
達瓦卓瑪與弟弟讓工坊做出了一系列“變革”:設計符合年輕人審美的首飾、將藏族民間故事融入設計理念、開辦研學體驗課程……目的只有一個,讓傳統利瑪銅手工藝在現代市場中找到新的定位。
如今達瓦卓瑪家工坊的產品已遠銷海外,諸多外國游客跨越山海,來到這座小鎮親身體驗手工課程。
“今年我們已接待上百名外國游客,免簽政策的便利,讓他們能體驗更豐富多樣的手工藝。”達瓦卓瑪說。
在達瓦卓瑪一家的帶動下,這座偏遠小鎮30余家手工藝坊的“守藝人”都行動起來,紛紛變革自家傳統工坊,將麥宿傳統手工藝的名聲推出高原、走向海外。
“00后”四郎擁金就是其中一員。在唐卡畫師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她16歲就被列為德格書法非遺傳承人。
2023年大學畢業后,四郎擁金選擇返鄉創立“央勒喜”品牌,推廣藏文書法。她的書法作品在保留傳統精髓的同時融入現代美學思維,頗受年輕人喜愛。

在“麥宿手藝人&守藝人”成都巡展活動現場,四郎擁金為參觀者介紹自己的書法作品(10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趙怡寧 攝
20歲的土登曲拉正在成都念大二,她決定畢業后回到麥宿,幫助父親經營黑陶工坊。
“現在我們家的產品一點不愁賣,遠銷海外,還接到了很多大品牌的訂單。”土登曲拉和姐姐設計了品牌和Logo,開發了一些年輕人喜歡的黑陶制品,還開通運營了小紅書賬號。
“年輕人能溝通外部世界與深山小鎮,搭建起傳統與現代的橋梁。”達瓦卓瑪說,很多年輕人擁有跨時間、跨空間、跨文化的身份,能讓老一輩手工藝人和年輕顧客群更好溝通。
成都的活動結束后,這些年輕人將帶上他們的作品,繼續到上海巡展。他們渴望讓更多人了解藏族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與這座小鎮的故事。
雪山依舊,河谷長流,麥宿小鎮的脈搏卻因這群年輕的“守藝人”跳動得更加有力。他們守護的不僅是傳承幾代人的手工藝,更是傳統文化面向未來的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