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記者 林凱
群山秀、溪水清、百鳥鳴……東亞-澳大利西亞和西太平洋兩大候鳥遷徙通道皆經福建而過,讓這里成為“鳥的天堂”。從制度安排,到全民參與,福建一筆筆繪就人鳥和諧的生動畫卷。
水鳥翩躚“舞”閩江
身穿迷彩服、頭戴迷彩帽、手握長焦鏡……野生動物攝影師陳林穩坐在三腳架前,緊緊盯著相機。取景器里,兩只“神話之鳥”中華鳳頭燕鷗正在閩江河口濕地的灘涂上追逐嬉戲。
“用鏡頭記錄珍稀鳥類,既可以留存野生動物之美,也能提醒大家要用實際行動善待大自然的小精靈們?!标惲终f,20年來,他已拍攝超100萬張照片,見證了當地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和群眾護鳥意識的不斷提高。
“保護區不僅是眾多候鳥的停歇地與越冬地,繁殖地功能也日益凸顯。眾多燕鷗類水鳥在這里完成交配和育雛等活動,生動詮釋了濕地生態價值的全面提升?!痹陂}江河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科研監測科工作的郭萍萍說。
如何護佑“飛羽精靈”
八閩大地的片片“鳥的天堂”,固然得益于獨特的區位與生態,更依賴于全省上下各方力量的精誠協作。正如福建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中心主任劉伯鋒所言:“護佑‘飛羽精靈’,當地政府與環保組織攜手,做了很多實事?!?/p>
構建法規制度體系。不僅限于《福建省濕地保護條例》等法規,更包括在81個縣(市、區)依法劃定野生動物禁獵區、禁獵期,并引入省市縣三級貫通的聯席會議制度打擊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此外,福建大膽擴展“林長制”,省林業局會同省公安廳、省高院、省檢察院建立“林長+警長”“林長+法院院長”“林長+檢察長”工作機制,從源頭上為鳥類保護樹立屏障。
構建棲息地保護體系。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同時綜合運用衛星跟蹤、紅外監測等手段,推進天空地一體化資源監管體系建設。
構建鳥類科研監測體系。連續20年開展越冬水鳥同步調查,福建記錄到592種野生鳥類,我國自然分布的鳥類約有40%的種類在閩可見。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福建積極實施中華鳳頭燕鷗繁殖種群人工招引、黑臉琵鷺棲息地維護和修復等為鳥兒“修家宅”的專項工程,中華鳳頭燕鷗已在連江縣四姆嶼成功繁衍后代。
構建全民大保護體系。福建樂于組織攝影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更發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志愿者隊伍20支,志愿者5000多人,創建“愛鳥護鳥文明鄉村”33個。

有“最美候鳥”之稱的栗喉蜂虎在福建廈門五緣灣“安家” 魏培全 攝
鳥兒銜來“金銀山”
生態有多好,鳥兒最知道。依托珍稀鳥類帶來的“生態流量”,福建各地大力發展“觀鳥經濟”,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噓!來了,注意!”隨著“鳥導”謝芳林的提醒,明溪縣中溪村觀鳥點響起一連串快門聲?!啊B導’要聽得出鳥的叫聲,鳥一開口叫,就知道是什么鳥,這才能幫助攝影愛好者拍到鳥?!敝x芳林說。
從2016年開始做觀鳥旅游的謝芳林,是中溪村第一批經營觀鳥點的村民。從食住行到機位保障、器材租賃,憑著全套周到服務,每年收入十幾萬元。如今,他還帶動回村年輕人一起開發、管理觀鳥點。
像中溪村觀鳥點這樣的規范化觀鳥點,明溪目前有31個。在推進生態觀鳥旅游的同時,當地還引入森林康養元素,培育12個以生態觀鳥為主的森林康養基地。今年上半年,明溪接待國內游客78.4萬人次,旅游收入6.8億元。
中溪村黨支部書記范德祥說:“守好鳥兒銜來的‘金銀山’,就是守住家園的生態根基,守住村民發展致富的新天地?!?/p>
編輯:范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