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寧夏銀川市教育局組織開展千人“行走的思政課”活動,以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為起點,聯動閩寧新貌展示中心、賀蘭紅酒莊、白芨灘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等實踐教學場域,構建起“沉浸式”思政課堂,讓理論知識“走”出課本,“行”在腳下。
一名學生感受古法制香的過程。
同學們邊聽邊記錄。
在閩寧新貌展示中心,師生們被閩寧兩地跨越山海、攜手攻堅的深情厚誼所打動;在賀蘭紅酒莊與萬畝葡萄種植基地,“紫色經濟”的密碼被一一探尋;在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防沙治沙展覽館,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沿著“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歷史脈絡,邊走邊看,通過歷史照片、影像資料和沙盤模型,系統了解白芨灘60余年的治沙歷程和治沙工作的艱辛。
同學們在靈武市白芨灘國家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參觀體驗。
同學們在非遺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制作香包。
據了解, 近年來,銀川市立足尋根紅色印記等內容,遴選44個“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初步挖掘打造14條精品實踐教學路線,進一步拓展實踐育人空間。今年上半年,全市已累計開展87場“行走的思政課”活動,覆蓋學校70余所,參與師生11.2萬人次。 新華網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