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0月31日電 題:山東濰坊:農光互補“綠生金”
新華社記者王志
金秋時節,在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喬官鎮張家坊子村的立剛養殖場,一排排藍色的光伏板整齊排列在鴨棚上方,在陽光照射下產生清潔電能;鴨棚內,成群的蛋鴨正悠閑進食,不時發出“嘎嘎”的叫聲。
這個占地170多畝的養殖場共有50棟養殖棚,飼養著1.6萬只蛋鴨?!拔覀兝门镯斂臻g,安裝了裝機規模10兆瓦的分布式光伏設備,實現棚上綠色發電、棚下生態養殖。2024年,養殖場養殖純收入70余萬元,光伏發電收益則有400多萬元?!绷傪B殖場負責人崔吉康說。

山東省濰坊市昌樂縣喬官鎮立剛養殖場的分布式光伏電站。(受訪者供圖)
“農光互補”高效利用土地資源,實現生態養殖與光伏發電協同發展?!澳壳?,昌樂縣已在喬官鎮、紅河鎮等地建成5個光伏電站,總裝機規模近60兆瓦,每年光伏發電收入2800多萬元?!眹W昌樂縣供電公司營銷部工作人員高永勝說。
地處渤海灣畔的濰坊市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太陽輻射總量為1430千瓦時/平方米。近年來,濰坊市大力發展光伏新能源,結合畜牧養殖、設施農業等產業,探索“光伏+養殖”“光伏+種植”等模式。
位于濰坊市寒亭區固堤街道的寒亭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飼養了1萬多頭奶牛。公司光伏項目經理葉永樂說,他們將總面積5.6萬平方米的牛舍屋頂有效利用,安裝了裝機規模11兆瓦的光伏電板,既能為奶牛遮陽降溫,又能生產清潔電能。
“這座生態養殖牧場形成‘上可發電、下可養殖’的綠色低碳模式,不僅讓牛舍溫度保持在22至26攝氏度的舒適區間,而且月均發電量可達80萬千瓦時,每月為企業節約用電成本約40萬元,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眹W濰坊市寒亭區供電公司市場營銷部黨支部書記馮光濤說。
記者從濰坊市發展改革委獲悉,截至今年8月底,濰坊市光伏裝機總容量1257.9萬千瓦,有力助推了當地能源綠色低碳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