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課題組在京召開研討會。會上發布《看見:短視頻時代的生活服務業——短視頻、直播平臺上中小微企業的成長新路徑》(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指出,短視頻、直播等數字技術有助于中小微生活服務類企業擺脫地理、信息不對稱和人力成本等因素的制約,使越來越多的中小微企業在被 “看見”的過程中,創造新消費場景,獲得專業化和規模化成長的機遇。
生活性服務業是指滿足居民最終消費需求的服務活動,是我國重要的就業吸納產業,也是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經濟社會平穩運行的重要領域。《報告》在調研中發現,抖音生活服務平臺等數字平臺,以短視頻和直播為核心載體,通過興趣推薦、社群運營等技術創新,為生活性服務業的中小微企業構建了一個覆蓋全國、打破時空限制的數字化經營場域,使其從傳統線下模式中轉型,實現了從過去的“三公里生意圈”到“更大地域”、從“被動等客”到“主動獲客”、從“單次交易”到“關系經營”的質變。
“以抖音生活服務平臺為代表的數字平臺所構建的數字化生態,不僅帶來經營效率的提升,更催生商業模式的質變。從獲客方式到產品迭代,從服務半徑到用戶關系,中小微企業正在經歷全方位的數字化轉型。”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楊虎濤教授在研討會上表示。
發揮小微企業長尾優勢,激發消費新熱點多點涌現
長期以來,餐飲、家政、維修等生活性服務業因必須“面對面”“同時同地”完成服務交付,難以通過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實現效率提升,在服務業比重持續擴大的經濟結構轉型中,這些勞動密集型領域既面臨人力成本剛性上漲的壓力,又承受著真實產出增長乏力的制約。這種雙重困境對占據服務業市場主體95%以上的中小微企業尤為嚴峻,能否以及如何借助數字技術克服困境,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
《報告》指出,在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下,服務業中的中小微企業獲得了另一種成長和發展的可能性。例如,抖音生活服務上不斷涌現出的、過去未被發現的“泉州簪花體驗”“淄博燒烤”等消費熱點,正在幫助中小微特色商家突破本地地域限制,并外溢到周邊其他地區產生新模式、新服務、新熱點。
這是由于,過去中小微服務業企業的經營普遍受限于地理范圍與傳播能力的限制,經營模式始終如一,接入抖音生活服務這種新型數字平臺后,連接技術+視頻呈現,改變了這些企業的經營邏輯:推薦機制實現內容與興趣匹配,數據反饋提升服務質量,在使產品和服務的范圍得到擴展的過程中,凸顯 “內容+服務”的商業價值。傳統上“面對面”“同時同地”的生活服務消費環節被拆解為線上種草、線下消費和事后分享。這種模式為中小商家開辟了新空間——從餐飲到酒旅、從服飾到麗人美業,多元品類在平臺涌現,商家可以借助內容創新實現“淡季變旺季”,甚至反向推動小微企業的供應鏈升級。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賈利軍在會上表示,抖音生活服務等數字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正深刻帶動服務業轉型。它們打破傳統服務場景的時空限制,讓餐飲、文旅等服務通過直觀的視聽呈現觸達更廣泛消費者,這對于當前促進國內消費,暢通國內大循環有著重要的作用。要進一步發揮互聯網+生活服務的這種新消費場景的效能,還要多方共舉,進一步打造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專屬化、規范化的線上線下融合消費場景。
助力小微企業降低經營成本,衍生數字化就業新崗位
《報告》發現,小微商家在數字平臺上的活躍,源于短視頻、直播等在創造商業場景、降低獲客成本和化解信息不對稱不充分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媒介即信息,視頻不同于文字和聲音,它具有發布者的IP屬性,因此,無論是對于專業達人,還是普通商家,都可以借助視頻內容所承載的服務特色、獨有技能,或獨特的表達方式和親和力,快速積累社會資本。對于建立消費者的線上信任而言,短視頻、直播媒體具有線下難以達到的效果和速度。” 楊虎濤在研討會上發言指出。
《報告》強調,個性化的、多元化的生活服務類短視頻內容的生產和分享,會不斷促使興趣熱點凝聚和興趣結構動態調整。對消費者而言,這種流動性的興趣匹配,可以有效節約搜尋成本,提升消費感受;對小微商家而言,則可以快速積累用戶,實現規模經濟。多個細分市場的累積需求,還可以進一步拉動區域內相關生活服務業供應鏈的形成。同時,短視頻和直播技術的發展不僅降低了生活服務業的推廣宣傳成本,擴大了傳播范圍,而且也衍生出包括內容生產、直播、圖文制作、視頻剪輯、達人孵化等新的數字分工,在生活服務業之外的領域產生新的增長點。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服務業室主任洪群聯在研討會上發言認為,抖音生活服務這類數字平臺在助力小微企業數字化營銷轉型、增強經營韌性、挖掘新消費市場空間以及改善從業人員就業福利與收入方面起到積極作用。
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示,2024年抖音生活服務短視頻交易額增長83%,短視頻發布數量增長近1.4倍,圖文內容發布數量增長2.68倍。更多達人深耕內容,入駐平臺。全年有超過320萬中小商家通過抖音生活服務平臺拓展線上銷量,訂單量同比增長69%。(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