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聚焦基層“看得見管不了”“權責不清”“負擔過重”等痛點,以編制鎮(街道)履職事項清單為突破口,系統謀劃、高位推進,探索形成責權清晰、運轉高效、減負增能的“玉泉路徑”。
強化政治引領,筑牢清單編制的制度根基
玉泉區將清單編制定位為兩級“書記工程”,納入全區發展和基層治理全局推進,明確鎮(街道)黨(工)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帶頭梳理事項、協調矛盾,形成“書記抓、抓書記”閉環機制。推行“工作項目化、項目節點化、節點責任化”管理,制定含68個關鍵節點的路線圖,倒排工期并建立“日調度、日通報、日總結”制度,實時解決難題。針對職責分歧,組織職能部門與鎮(街道)開展10輪核準確認,召開30余次推進會,邀請“兩代表一委員”等參與研討,就近百項事項達成共識,確保清單精準務實。
堅持靶向施策,打造精準適配的治理清單
為避免“上下一般粗”,立足共性需求與地域特色,通過“三版迭代、雙向發力”優化清單,使其成為基層履職精準“導航圖”。1.0版本全覆蓋“應列盡列”,2.0版本精準化“應留則留”,3.0版本實效化“應合則合”,最終形成基本履職、配合履職、上級收回“三張清單”,實現“減事項不減責任、減負擔不減效能”。為化解民生爭議,鎮(街道)聯合部門優化事項:將困難群體救助幫扶、殘疾人服務保障等納入基本清單方便“就近辦”;將法律援助指導監督、“散亂污”監管等上收司法、生態環境等部門,確保基層“不越位”。緊扣玉泉區“崇文、重教、營商、自然”定位,推行“一鎮(街道)一單”模式。老城區街道將大召商圈管理、塞上老街保護等納入特色事項,助力打造“召趣拾遺·互嵌同心”文旅品牌;園區街道新增“支持綠色食品品牌培育”等涉企事項;涉農鎮(街道)強化高標準農田管護、防返貧工作。此舉既守履職“底線”,又激特色“高線”。
聚焦減負增效,釋放清單治理的乘數效應
以清單落地為支點,玉泉區推動基層權責重塑與服務轉型,破解“責任甩鍋”問題。如自建房屋安全鑒定事項,過去因鎮(街道)缺專業資質陷入“干不了又不得不干”困境,清單實施后明確上收至區住建部門,鎮(街道)僅負責隱患排查和信息上報,讓基層干部從力所不及的事務中解脫。對多部門配合事項,清單列明主責與配合單位職責。像特殊人員醫保費用繳納,明確鎮(街道)負責動員上報,醫保、民政部門督促,農牧、殘聯等部門宣傳,形成無縫銜接的工作閉環。
玉泉區以清單改革“小切口”做實基層減負賦能“大文章”,構建起高效基層治理新格局,為深化基層改革提供有益借鑒。(任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