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評論員 于曉泉
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共和國武裝力量接受黨和人民檢閱,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珍愛和平、守護和平的堅定決心和信心。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屈辱史與奮斗史深刻昭示: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強大的國防力量作支撐,一個民族的復興偉業必須以堅實的軍事保障為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擘畫強軍藍圖、推進改革強軍,推動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強國夢的實現筑牢了軍事根基。
休戚與共,軍弱則國必衰,國富才能軍強。
以歷史為鏡鑒,軍弱則國必衰。無論是“將帥貪婪、士卒懈怠”的綠營兵,還是“惟知騎馬走狗、不知讀書習武”的八旗軍,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屈辱史與軍隊不斷走向衰弱休戚相關。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地緣、兵力都占據絕對優勢的清軍一敗涂地;1900年,不足2萬人的八國聯軍,戰勝了拱衛京畿的十多萬清軍。從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間,中國與列強簽訂了900多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平均約每月一個。“和約”越簽越多,而和平與安全卻越來越少。這些慘痛的歷史事實警示,沒有強大的軍隊守護,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強國夢無從談起。
裝備方隊接受檢閱 劉續 攝
近代以后,中華民族遭受的苦難之重、付出的犧牲之大,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但是,中國人民從不屈服,不斷奮起抗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浴血奮戰,徹底結束了百年屈辱史。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軍隊始終是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堅定捍衛者,為國家建設發展創造了長期穩定的安全環境。
以現實為映照,國富才能軍強。從陸海空天的有形戰場,到電磁信息的無形戰場,這次閱兵亮相的武器裝備展示了人民軍隊進入新時代以來的巨大成就。國家經濟實力是國防實力的堅實后盾。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只有679億元,到2024年達到134.9萬億元,穩居全球第二位,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在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領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以東風系列導彈、國產航母等為代表的眾多高精尖武器陸續列裝,正是以經濟實力為基礎的國家綜合實力日益提升的生動體現。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我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和風險挑戰并存、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的時期,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國國際地位提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安全挑戰。在這一背景下,建設一支強大的軍隊,對于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保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改革強軍,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
習近平主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可以說,這個夢想是強國夢,對軍隊來說,也是強軍夢。
夢想照進現實,強軍使命催征。
新中國成立后,我軍先后進行了13次比較大的改革,部隊規模、體制編制不斷調整,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受各種因素影響,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深層次矛盾問題還不同程度存在。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黨中央決定將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盤子,上升為黨的意志和國家行為。僅4個月后,習近平主席決策成立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并擔任組長。
改革是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要求,是強軍興軍的必由之路,也是決定軍隊未來的關鍵一招。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最為廣泛、最為深刻的國防和軍隊改革”拉開大幕。
教練機梯隊接受檢閱 朱崢 攝
——率先開展軍隊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貫徹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總原則,打破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構建起“中央軍委-軍種-部隊”的領導管理體系、“中央軍委-戰區-部隊”的作戰指揮體系,立起人民軍隊新的“四梁八柱”。
——壓茬推進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調整優化結構、發展新型力量、理順重大比例關系、壓減數量規模……軍事力量體系的整體性革命性重塑,改變了長期以來陸戰型、國土防御型的力量結構和兵力布勢,人民軍隊加快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
——全面推進軍事政策制度改革。徹底改變以往零敲碎打的做法,打破過去按照司、政、后、裝等工作領域立法的格局,建立健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政策制度體系,形成軍隊黨的建設制度、軍事力量運用政策制度、軍事力量建設政策制度、軍事管理政策制度“四大板塊”。
——深入推進跨軍地重大改革。結合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深化武警部隊跨軍地改革,推進公安現役部隊改革,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實施空管體制改革,成立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推進國防動員體制改革,打造現代國防動員力量體系……
改革,始終在路上。今天,我軍繼續沿著中國特色強軍之路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推動改革強軍向縱深推進,不斷奪取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新勝利。
矢志筑夢,強軍事業與強國進程“同頻共振”。
強國夢蘊含強軍夢,強軍夢支撐強國夢。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奮力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必須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擺在國家安全之屏障、事業發展之依托的戰略位置來謀劃和部署,錨定強軍目標,確保強軍事業始終與強國進程“同頻共振”。
強固黨指揮槍的根本優勢。強軍興軍,關鍵在黨。習近平主席強調:“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我軍建設發展的關鍵,關系強軍事業興衰成敗,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從革命戰爭年代到和平建設時期,我軍之所以能夠戰勝各種艱難困苦、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面向未來,要全面貫徹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制勝優勢,為實現強軍目標提供根本保障。
扭住能打勝仗的根本指向。軍隊是要準備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堅持戰斗力標準,向能打仗、打勝仗聚焦。加快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必須樹牢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全部精力向打仗聚焦,全部工作向打仗用勁。要認真貫徹新時代軍事戰略方針,把備戰與止戰、威懾與實戰、戰爭行動與和平時期軍事力量運用作為一個整體加以運籌,創新戰略戰術和戰法打法,有效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打贏戰爭。堅持“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
匯聚強軍興軍的巨大能量。作風優良是我軍鮮明特色和政治優勢,是強軍興軍的重要保證。要發揚我黨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牢記為人民扛槍、為人民打仗的神圣職責,始終做人民信賴、人民擁護、人民熱愛的子弟兵。要堅持依法治軍、從嚴治軍,嚴肅各項紀律,用鐵的紀律凝聚鐵的意志、錘煉鐵的作風、鍛造鐵的隊伍。要厚植強軍文化的根和魂,培塑政治忠誠,強化勵志鑄魂,培育戰斗精神,提升強軍文化對戰斗力的貢獻率。
偉大夢想凝聚奮斗力量,光榮使命砥礪勇毅前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防和軍隊改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為實現強軍夢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為實現強國夢提供了安全保障。新的歷史起點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要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深入推進強軍事業,不斷提升軍隊戰斗力,以強軍夢筑牢強國夢,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